無障礙好去處
佛道共融屯門鎮
上一期介紹位於屯門的新生互動農場,是時候介紹一點屯門的景點了。屯門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發展成為新市鎮,至今成為人口密集的現代化住民區。不過屯門亦是本地古舊的地區,曾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器物以及漢、唐、宋、明、清各代的遺物,顯示早於六千年前至今屯門一直是住民區。屯門一名在史籍的記載更可遠溯至唐代,當年屯門乃安南都護府的一個軍事區域。屯門歷史久遠之外,區內有名的寺廟道觀也很多,如青山寺、青雲觀、妙法寺及青松觀等。秋日郊遊不想太辛苦,不妨到廟宇道觀一遊,就算不是訪仙拜佛,偶爾靜思也是好事。
屯門鎮的變遷
屯門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區,經歷滄桑變遷。從屯門龍鼓洲、龍鼓灘及湧浪等考古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遺物,顯示早於六千年前已有先民居住;掃管笏出土的青銅器顯示當時屯門已是一個高度文明的地域。屯門區內的小欖、掃管笏、龍鼓灘、小坑村等地出土的漢、唐、宋以及明代的遺物顯示屯門的經濟活動一直未停頓過。屯門的繁華因位於珠江口,是華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軍事要點。自唐代開始中外商船均會在屯門稍作停留,再沿珠江北上進入廣州貿易。唐皇朝為了保衛商船,於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在廣州寶安縣設置屯門鎮,駐兵二千防守,歸安南都護府管轄。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浙江東南海盜吳令光等作亂,南海太守劉巨鱗曾調屯門鎮駐兵乘船北上平亂。五代十國時南漢皇朝管治廣東一帶,在屯門山北麓設置靖海都巡;宋代設有「屯門砦」,至南宋末年據說宋亡三傑之一陸秀夫曾領兵駐屯龍鼓灘,保護宋帝逃亡。元朝時設屯門巡檢司於屯門寨,駐寨兵一百五十人,負責相當於今天香港全境範圍的治安管理,元朝末年廢除屯門巡檢司改由官富巡檢司替代。明代屯門仍然是軍事重鎮,在「屯門澳」駐有兵船;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朝廷派遣廣東海道副使汪鋐率領五十艘戰船抗擊入侵的佛朗機(葡萄牙)人,是為屯門海戰。清代康熙年間設置「屯門墩台」,乾隆年間則改為「屯門汛」,駐有綠營兵,直至1898年新界租借予英國後廢除。
屯門歷史悠久,屯門的青山亦被認為是本地佛教發源地。青山高海拔583米,唐代時稱屯門山,五代時稱瑞應山,宋代開始稱杯渡山,以紀念杯渡禪師,明清兩代杯渡山與聖山兩個名稱並用。至於青山一名出自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出版的《廣州府志》中新安縣地圖,一直沿用至今。據說南北朝劉宋時有一名奇僧「杯渡禪師」雲遊至屯門山,在山中石巌駐鍚,之後建有杯渡庵。五代十國時南漢王朝君主多篤信佛教,南漢乾和十一年(公元955年)開翊衛指揮同知、屯門鎮檢點防遏靖海都巡陳巡命工匠鐫刻杯渡禪師像供奉在屯門山;南漢大寶十二年(公元969年)後主劉鋹封屯門山為「瑞應山」,可見屯門山在當時已是佛教聖地。宋代時徽宗崇尚道術,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下詔將佛寺改為道觀,逼令僧人改穿道服,杯渡庵因而改名斗姆宮,元代時成為青雲宮。清代新安縣志雖有記載杯渡山與杯渡寺,不過因清初遷界令而荒廢。1829年屯門陶氏家族在供奉杯渡禪師的石巖旁興建青雲觀,作為陶氏祖堂,並與鄧族共同管理青山的寺觀,遂成杯渡寺與青雲觀並存。1914年陶氏委任商人陳春亭道長為青雲觀主持,1918年陳春亭歸依佛教,親赴浙江寧波觀宗寺受戒,法號顯奇。顯奇法師致力重建佛寺,聯同張純白居士募集經費。1926年青山寺落成,成為香港當時最具規模的寺廟,連當時的港督金文泰亦於1927和1928年兩度到訪青山寺。時至今天,青山寺與青雲觀依然並排而立,反映佛道兩教曾長時間和平共存的事實,也反映中國人共融的宗教智慧。
青山禪院是本地三大古剎之一,也是佛教重要聖地,內裡建有道教青雲觀。 | 佛教的青山寺與道教的青雲觀和平共存多年,反映佛道共融的偉大智慧。 |
|
|
青山寺的護法殿與殿後的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毗連青雲觀而立。 | 2009年完成重建工程的青雲觀,仿唐三進式建築,與青山寺緊靠一起。 |
|
|
屯門寺廟道觀很多,有名的也很多,如這間位於屯門虎地的清涼法苑。 | 位於屯門藍地的妙法寺萬佛寶殿,妙法寺是本地一間具泰國特色的佛廟。 |
|
|
除了寺觀外尚有精舍,分散屯門各處有許多供修法的精舍,如這間安養精舍。 | 創立於1949年的尸羅精舍是一座傳統漢傳大乘佛教寺院,尸羅梵文解「戒」。 |
青松觀清修遊
屯門的寺觀雖多及有名,不過多位於深山中,交通不便;若想清靜但不想辛苦亦有其他選擇如青松觀。青松觀雖不及青山寺觀歷史悠久,但交通方便、齋菜有名;遊觀之餘品嚐齋菜也是一樂。青松觀位於屯門青松觀路,創立於1950年,屬於道教全真道中的教龍門派,源於廣州至寶台。據說1949年冬呂祖師諭示「南下設壇,繼行普渡」,何啟忠、陸至真等人遂南下至九龍偉晴街建壇,得玉皇天尊乩示賜名「青松」,取其「松柏長青,老當益壯」的意思。1952年遷至彌敦道,1960年購置屯門青山麒麟圍建立永久觀址,首座純陽殿於1961年落成,其後清華堂、翊化宮、旭日亭、眾妙之間牌樓等相繼落成;1974年又增設九龍大南街觀址以配合屯門祖觀的發展。青松觀自建壇之初即以慈善事業為壇務推展的重點,除宗教服務外,更因應當時社會情況需要設立義學、施米、贈醫施藥、發放救濟品、賑濟寒衣棉被及男女安老院等社會福利慈善服務。五十餘年來,青松觀轄下設立有西醫診所、中醫贈醫藥診所、護理安老院、老人中心、中小學及幼稚園等社會服務項目;奉行龍門派的「忠、孝、廉、節、義、信、仁、惠、禮」九美德為主旨服務人群。
青松觀佔地20萬平方英呎,除了是信徒道侶聚合參道的宗教場所,亦是中外遊客及香港市民參觀遊覽之道教聖地。青松觀建築是整體殿宇由東向西依山排列,以純陽殿為中心,殿內恭奉著呂純陽、王重陽和丘長春三位全真道祖師聖像。遊人值得注意的是據說在純陽殿內供奉的呂純陽像是根據終南山的呂祖像塑造,連鬚髮都和真人一樣,是本地呂祖像最接近真實神態的一尊,有機會不妨細心觀看是否真事。除了呂祖像外,觀內的純陽殿、鐘樓、鼓樓、清華堂、翊化宮、旭日亭、寶月亭等均是中國傳統建築風格,「歇山」式金頂、綠瓦紅柱,裝飾華麗,最宜鑒賞中式建築特色。當然觀內花林池榭,風景清幽,在觀內或漫步、或靜思,明心見性,予人洗脫煩塵之感。
地 址:新界屯門青松觀路青康徑
開放時間:上午7時至下午6時
電 話:2462 1507
電 郵:ccta@daoist.org
網 頁:http://www.daoist.org
費 用:免費
節 慶:農曆四月十四日呂純陽誕辰
農曆九月初五日呂純陽得道成仙日
連接青松徑的車輛出入大閘門,是「玄玄妙境」拱門牌樓,諭意進入妙境。 | 玄玄妙境牌樓前的「福德祠」,供奉土地公公,土地在此應該是守門大將軍。 |
|
|
玄玄妙境牌樓旁是西醫診所,設在中式古典樓宇中,上層是雲水堂。 | 玄玄妙境牌前方是「澹泉」,澹淡二字可通用,淡淡泉水如淡薄人生。 |
|
|
觀內有多個有建築特色的牌坊如這個「眾妙之門」,牌坊後書「壺天勝境」。 | 眾妙之門牌坊前兩邊的守護瑞獸,是石雕麒麟,閉口站著,比較少見。 |
|
|
眾妙之門兩邊各有一個六角亭,分別是「寶月亭」與「旭日亭」。 | 「頭門」建築以「廡殿」為頂,殿門兩邊是石雕龍柱,古色古香。 |
|
|
頭門另一邊殿門建設莊嚴,配飾金碧輝煌,門前石獅造型雄邁。 | 頭門前的牌樓,「四柱三門」,頂部有「葫蘆」和「獅」的裝飾。 |
|
|
青松觀建築群由東向西依山排列,以純陽殿為中心,建築充滿中國建築色彩。 | 殿前設有飛龍圍抱的香爐,是台灣宗教人士祝賀青松觀創觀六十周年禮物。 |
|
|
殿前的「鼓樓」,樓頂是「歇山」式建築,綠瓦紅柱,風格傳統。 | 有鼓樓自然有「鐘樓」,兩樓建築一樣,暮鼓晨鐘,發人深省。 |
|
|
純陽殿前的無極玉道亭,亭頂是歇山頂,「戧脊」上有「仙人走獸」裝飾。 | 無極玉道亭前設有的假山小池,葫蘆灑水為殿前庭園增添不少雅緻情趣。 |
|
|
純陽殿內恭奉呂純陽、王重陽和丘長春三位全真道祖師聖像。 | 純陽殿建築與裝飾美侖美奐,樑上「結萬善緣」匾額頗有禪機。 |
|
|
純陽殿旁的「怡和齋」是詢問處及道觀辦事處所在,旁是齋菜購票處。 | 清華堂樓頂是「硬山」式設計,屋脊是少見的「雙鳳爭珠」裝飾。 |
|
|
觀內的「東土仙都」牌坊,「四柱三間」設計,背面書有「南天福地」。 | 翊化宮樓頂是「重檐廡殿」式設計,樓高兩層,前兩隻石麒麟是閉口的。 |
|
|
翊化宮前的拱門通道,上書「養羲真銓」,背面是「河圖獻瑞」。 | 翊化宮旁的明華堂,主要用作供奉先人的祖堂,不是遊覽景點。 |
|
|
翊化宮後的下院,連接上院是供善信享用齋菜的場地。 | 連接下院的上院,是用膳食齋的場地,環境寬闊整潔。 |
|
|
東炁(音器)函真亭,樓頂歇山式,前是「東炁函真」匾額,後是「西華證妙」。 | 東炁函真亭旁是長廊,長廊面積不小,分成三條,是遊人靜思自省的好地方。 |
|
|
長廊旁的水池假石,點綴清幽的環境,池內生景蓬勃,養有不少「好魚」。 | 道觀一邊的花園場地,種有不少植物盆栽,盆栽後的建築物是洗手間。 |
|
|
花園內存放的一尊侯寶垣道長法相像,侯道長在青松觀創建初期有很大貢獻。 | 花園內中草藥園,培植有約二百種草藥供遊人觀賞,增進公眾對草藥的認識。 |
|
|
花園內的假石、亭台、小橋、流水,樹木參天、盆栽茂盛,清雅得不得了。 | 花園中一塊刻有「見素抱樸」的假石,「絕聖棄智」真是「真知灼見」。 |
|
|
假石叢中的曲折小橋,又是靜思的好地點,兩邊對聯各有意境。 | 假石旁的柳芳亭,忽見古樂喧天,二胡古箏夾Band 一樂也。 |
|
|
青松觀營辦的安老院「晚晴樓」,外牆古式古香,內裡溫情洋溢。 | 青松觀內四處種有雅致的盆栽擺設,綠化之餘,趣味盎然。 |
交通路線
交通工具 | 交通說明 | |
復康巴士 | 由青松觀路轉入青松徑,到達青松觀內露天停車場下車。 | |
自駕汽車╱乘坐旅遊巴士 | 同上hidden link | |
港鐵 | 港鐵輕鐵:505、615、615P 青松站下車後沿青麟路往青松觀路,轉入青松徑。 |
|
青松站街道圖:http://www.mtr.com.hk/ch/customer/services/system_map.html | ||
港鐵車站為殘疾人士而設的設施:http://www.mtr.com.hk/ch/customer/services/free_search.php | ||
九龍巴士 | 58M、58X、260X 等路線: 九龍入新界方向:建生邨站下車 新界出九龍方向:青松觀站下車 沿震寰路往青麟路或另一方向的青田路,沿路轉入青松觀路,再轉入青松徑。 | |
九巴路線搜尋:http://www.kmb.hk/tc/ | ||
專線小巴 | 40、44、44B | |
新界專線小巴網址:http://www.i-busnet.com/minibus/nt/ |
無障礙設施
位於屯門有多間寺院,不過無障礙設施水平不太理想,因此介紹青松觀。青松觀內的無障礙設施比較好,只是前往道觀要注意。往青松觀交通方便,不過進入青松觀的幾個拱門牌樓入口多是有梯級障礙的,只有連接青松徑的入口是無障礙的,這個入口同是車輛入口,如能自行安排車輛前往是最方便的。進入青松觀後的地面多是平坦無障礙,地面有寬闊的露天停車場,往來牌樓、道觀、花園、亭樓與池塘的行人路大多方便,只是進入亭樓有障礙,而走廊有一邊是斜面連接行人路,故可進入。青松觀主建築位於平台上並排而建,但不要以為觀內通道是有障礙的,固然過去建觀時只有梯級通道,不過現時卻設有斜道方便善信。由地面往青松觀建築群平台設有斜道,由平台再有一條斜道往純陽殿與怡和齋,故往純陽殿、怡和齋、清華堂與翊化宮是沒有問題的。在純陽殿的梯級更設有斜板方便善信直入殿內參拜,真是大開方便之門。穿過翊化宮往安老院的通道是有障礙的,若要前往需回地面取道另一條斜道,不過這條斜道斜度高於1比8,所以輛椅使用者若不是到安老院探朋友或者不用前往。觀內上院及下院是供善信用齋菜的場地,但有梯級障礙;不過青松觀的齋廚部另有安排,陪同輪椅使用者的訪客在購買齋菜票時請先說明有坐輪椅者用餐,齋廚部會開放怡和齋旁的「新廳」供有需要人士使用,怡和齋門前設有斜板,進入後轉入新廳的走廊是無障礙的。至於洗手間方面,分散在觀內各處有多個洗手間,只有位於花園鄰近草藥園的洗手間設有傷殘人士洗手間,是男廁及女廁內各有一格廁格,殘廁的設備不太合格,但仍可使用。
hidden link
連接青松徑的青松觀入口是車輛通道,同時是進入青松觀的無障礙通道。 | 由地面設有斜道往青松觀主建築群的平台,斜度是1比12,方便善信。 |
|
|
平台設有另一條斜道往純陽殿與怡和齋,斜度低於1比12,闊1.1米。 | 純陽殿大殿兩邊均設有斜板舖在梯級上,方便輪椅使用者入殿參拜。 |
|
|
怡和齋正門前設有斜板,進入後是青松觀辦事處、齋菜部購票處後門與新廳。 | 有陪同者的輪椅使用者購票會方便點,無者可經怡和齋內購票處後門入內購票。 |
|
|
由怡和齋往新廳會經過一段走廊,通道不太寬闊,不過是無障礙的。 | 由斜道上平台後另一邊是清華堂與翊化宮,路面是平坦的硬地路面。 |
|
|
由平台進入翊化宮設有斜板,不過另一邊往安老院的通道是有一級障礙。 | 位於花園的洗手間內設有廁格供傷殘人士使用,設備不太合格但仍可使用。 |
無障礙評分級別: ( 1為最差 ~ 5為最好 )
總結評語
屯門因有青山,青山巍峨挺拔,遺世獨立,最宜清修養性,因而成為佛寺道觀聚集勝地。不過青山難行,想到寺觀參拜或體會清靜有點困難,這樣不如到青松觀了。道教青松觀雖不是歷史悠久,香火也不及本地其他有名道觀,不過勝在交通方便,鄰近民居;加上亦有無障礙設施,方便老弱善信。到青松觀就算不是求神問卜,單是觀內建築群的中式風格建築已很有可觀性。觀內環境幽靜,是靜思自省的好地方,當然來點齋菜就更寫意了。
本會無障礙調查網頁:
青松觀: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1948
青松觀-純陽寶殿: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1950
青松觀-怡和齋: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1951
青松觀-頭門: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1952
青松觀-清華堂: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1958
青松觀-翊化宮: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1959
青松觀-上院: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2042
青松觀-下院: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1960
撰文:盧景堯
參考資料:屯門歷史與文化 屯門區議會
上一期介紹位於屯門的新生互動農場,是時候介紹一點屯門的景點了。屯門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發展成為新市鎮,至今成為人口密集的現代化住民區。不過屯門亦是本地古舊的地區,曾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器物以及漢、唐、宋、明、清各代的遺物,顯示早於六千年前至今屯門一直是住民區。屯門一名在史籍的記載更可遠溯至唐代,當年屯門乃安南都護府的一個軍事區域。屯門歷史久遠之外,區內有名的寺廟道觀也很多,如青山寺、青雲觀、妙法寺及青松觀等。秋日郊遊不想太辛苦,不妨到廟宇道觀一遊,就算不是訪仙拜佛,偶爾靜思也是好事。
屯門鎮的變遷
屯門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區,經歷滄桑變遷。從屯門龍鼓洲、龍鼓灘及湧浪等考古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遺物,顯示早於六千年前已有先民居住;掃管笏出土的青銅器顯示當時屯門已是一個高度文明的地域。屯門區內的小欖、掃管笏、龍鼓灘、小坑村等地出土的漢、唐、宋以及明代的遺物顯示屯門的經濟活動一直未停頓過。屯門的繁華因位於珠江口,是華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軍事要點。自唐代開始中外商船均會在屯門稍作停留,再沿珠江北上進入廣州貿易。唐皇朝為了保衛商船,於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在廣州寶安縣設置屯門鎮,駐兵二千防守,歸安南都護府管轄。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浙江東南海盜吳令光等作亂,南海太守劉巨鱗曾調屯門鎮駐兵乘船北上平亂。五代十國時南漢皇朝管治廣東一帶,在屯門山北麓設置靖海都巡;宋代設有「屯門砦」,至南宋末年據說宋亡三傑之一陸秀夫曾領兵駐屯龍鼓灘,保護宋帝逃亡。元朝時設屯門巡檢司於屯門寨,駐寨兵一百五十人,負責相當於今天香港全境範圍的治安管理,元朝末年廢除屯門巡檢司改由官富巡檢司替代。明代屯門仍然是軍事重鎮,在「屯門澳」駐有兵船;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朝廷派遣廣東海道副使汪鋐率領五十艘戰船抗擊入侵的佛朗機(葡萄牙)人,是為屯門海戰。清代康熙年間設置「屯門墩台」,乾隆年間則改為「屯門汛」,駐有綠營兵,直至1898年新界租借予英國後廢除。
屯門歷史悠久,屯門的青山亦被認為是本地佛教發源地。青山高海拔583米,唐代時稱屯門山,五代時稱瑞應山,宋代開始稱杯渡山,以紀念杯渡禪師,明清兩代杯渡山與聖山兩個名稱並用。至於青山一名出自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出版的《廣州府志》中新安縣地圖,一直沿用至今。據說南北朝劉宋時有一名奇僧「杯渡禪師」雲遊至屯門山,在山中石巌駐鍚,之後建有杯渡庵。五代十國時南漢王朝君主多篤信佛教,南漢乾和十一年(公元955年)開翊衛指揮同知、屯門鎮檢點防遏靖海都巡陳巡命工匠鐫刻杯渡禪師像供奉在屯門山;南漢大寶十二年(公元969年)後主劉鋹封屯門山為「瑞應山」,可見屯門山在當時已是佛教聖地。宋代時徽宗崇尚道術,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下詔將佛寺改為道觀,逼令僧人改穿道服,杯渡庵因而改名斗姆宮,元代時成為青雲宮。清代新安縣志雖有記載杯渡山與杯渡寺,不過因清初遷界令而荒廢。1829年屯門陶氏家族在供奉杯渡禪師的石巖旁興建青雲觀,作為陶氏祖堂,並與鄧族共同管理青山的寺觀,遂成杯渡寺與青雲觀並存。1914年陶氏委任商人陳春亭道長為青雲觀主持,1918年陳春亭歸依佛教,親赴浙江寧波觀宗寺受戒,法號顯奇。顯奇法師致力重建佛寺,聯同張純白居士募集經費。1926年青山寺落成,成為香港當時最具規模的寺廟,連當時的港督金文泰亦於1927和1928年兩度到訪青山寺。時至今天,青山寺與青雲觀依然並排而立,反映佛道兩教曾長時間和平共存的事實,也反映中國人共融的宗教智慧。
青山禪院是本地三大古剎之一,也是佛教重要聖地,內裡建有道教青雲觀。 | 佛教的青山寺與道教的青雲觀和平共存多年,反映佛道共融的偉大智慧。 |
|
|
青山寺的護法殿與殿後的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毗連青雲觀而立。 | 2009年完成重建工程的青雲觀,仿唐三進式建築,與青山寺緊靠一起。 |
|
|
屯門寺廟道觀很多,有名的也很多,如這間位於屯門虎地的清涼法苑。 | 位於屯門藍地的妙法寺萬佛寶殿,妙法寺是本地一間具泰國特色的佛廟。 |
|
|
除了寺觀外尚有精舍,分散屯門各處有許多供修法的精舍,如這間安養精舍。 | 創立於1949年的尸羅精舍是一座傳統漢傳大乘佛教寺院,尸羅梵文解「戒」。 |
青松觀清修遊
屯門的寺觀雖多及有名,不過多位於深山中,交通不便;若想清靜但不想辛苦亦有其他選擇如青松觀。青松觀雖不及青山寺觀歷史悠久,但交通方便、齋菜有名;遊觀之餘品嚐齋菜也是一樂。青松觀位於屯門青松觀路,創立於1950年,屬於道教全真道中的教龍門派,源於廣州至寶台。據說1949年冬呂祖師諭示「南下設壇,繼行普渡」,何啟忠、陸至真等人遂南下至九龍偉晴街建壇,得玉皇天尊乩示賜名「青松」,取其「松柏長青,老當益壯」的意思。1952年遷至彌敦道,1960年購置屯門青山麒麟圍建立永久觀址,首座純陽殿於1961年落成,其後清華堂、翊化宮、旭日亭、眾妙之間牌樓等相繼落成;1974年又增設九龍大南街觀址以配合屯門祖觀的發展。青松觀自建壇之初即以慈善事業為壇務推展的重點,除宗教服務外,更因應當時社會情況需要設立義學、施米、贈醫施藥、發放救濟品、賑濟寒衣棉被及男女安老院等社會福利慈善服務。五十餘年來,青松觀轄下設立有西醫診所、中醫贈醫藥診所、護理安老院、老人中心、中小學及幼稚園等社會服務項目;奉行龍門派的「忠、孝、廉、節、義、信、仁、惠、禮」九美德為主旨服務人群。
青松觀佔地20萬平方英呎,除了是信徒道侶聚合參道的宗教場所,亦是中外遊客及香港市民參觀遊覽之道教聖地。青松觀建築是整體殿宇由東向西依山排列,以純陽殿為中心,殿內恭奉著呂純陽、王重陽和丘長春三位全真道祖師聖像。遊人值得注意的是據說在純陽殿內供奉的呂純陽像是根據終南山的呂祖像塑造,連鬚髮都和真人一樣,是本地呂祖像最接近真實神態的一尊,有機會不妨細心觀看是否真事。除了呂祖像外,觀內的純陽殿、鐘樓、鼓樓、清華堂、翊化宮、旭日亭、寶月亭等均是中國傳統建築風格,「歇山」式金頂、綠瓦紅柱,裝飾華麗,最宜鑒賞中式建築特色。當然觀內花林池榭,風景清幽,在觀內或漫步、或靜思,明心見性,予人洗脫煩塵之感。
地 址:新界屯門青松觀路青康徑
開放時間:上午7時至下午6時
電 話:2462 1507
電 郵:ccta@daoist.org
網 頁:http://www.daoist.org
費 用:免費
節 慶:農曆四月十四日呂純陽誕辰
農曆九月初五日呂純陽得道成仙日
連接青松徑的車輛出入大閘門,是「玄玄妙境」拱門牌樓,諭意進入妙境。 | 玄玄妙境牌樓前的「福德祠」,供奉土地公公,土地在此應該是守門大將軍。 |
|
|
玄玄妙境牌樓旁是西醫診所,設在中式古典樓宇中,上層是雲水堂。 | 玄玄妙境牌前方是「澹泉」,澹淡二字可通用,淡淡泉水如淡薄人生。 |
|
|
觀內有多個有建築特色的牌坊如這個「眾妙之門」,牌坊後書「壺天勝境」。 | 眾妙之門牌坊前兩邊的守護瑞獸,是石雕麒麟,閉口站著,比較少見。 |
|
|
眾妙之門兩邊各有一個六角亭,分別是「寶月亭」與「旭日亭」。 | 「頭門」建築以「廡殿」為頂,殿門兩邊是石雕龍柱,古色古香。 |
|
|
頭門另一邊殿門建設莊嚴,配飾金碧輝煌,門前石獅造型雄邁。 | 頭門前的牌樓,「四柱三門」,頂部有「葫蘆」和「獅」的裝飾。 |
|
|
青松觀建築群由東向西依山排列,以純陽殿為中心,建築充滿中國建築色彩。 | 殿前設有飛龍圍抱的香爐,是台灣宗教人士祝賀青松觀創觀六十周年禮物。 |
|
|
殿前的「鼓樓」,樓頂是「歇山」式建築,綠瓦紅柱,風格傳統。 | 有鼓樓自然有「鐘樓」,兩樓建築一樣,暮鼓晨鐘,發人深省。 |
|
|
純陽殿前的無極玉道亭,亭頂是歇山頂,「戧脊」上有「仙人走獸」裝飾。 | 無極玉道亭前設有的假山小池,葫蘆灑水為殿前庭園增添不少雅緻情趣。 |
|
|
純陽殿內恭奉呂純陽、王重陽和丘長春三位全真道祖師聖像。 | 純陽殿建築與裝飾美侖美奐,樑上「結萬善緣」匾額頗有禪機。 |
|
|
純陽殿旁的「怡和齋」是詢問處及道觀辦事處所在,旁是齋菜購票處。 | 清華堂樓頂是「硬山」式設計,屋脊是少見的「雙鳳爭珠」裝飾。 |
|
|
觀內的「東土仙都」牌坊,「四柱三間」設計,背面書有「南天福地」。 | 翊化宮樓頂是「重檐廡殿」式設計,樓高兩層,前兩隻石麒麟是閉口的。 |
|
|
翊化宮前的拱門通道,上書「養羲真銓」,背面是「河圖獻瑞」。 | 翊化宮旁的明華堂,主要用作供奉先人的祖堂,不是遊覽景點。 |
|
|
翊化宮後的下院,連接上院是供善信享用齋菜的場地。 | 連接下院的上院,是用膳食齋的場地,環境寬闊整潔。 |
|
|
東炁(音器)函真亭,樓頂歇山式,前是「東炁函真」匾額,後是「西華證妙」。 | 東炁函真亭旁是長廊,長廊面積不小,分成三條,是遊人靜思自省的好地方。 |
|
|
長廊旁的水池假石,點綴清幽的環境,池內生景蓬勃,養有不少「好魚」。 | 道觀一邊的花園場地,種有不少植物盆栽,盆栽後的建築物是洗手間。 |
|
|
花園內存放的一尊侯寶垣道長法相像,侯道長在青松觀創建初期有很大貢獻。 | 花園內中草藥園,培植有約二百種草藥供遊人觀賞,增進公眾對草藥的認識。 |
|
|
花園內的假石、亭台、小橋、流水,樹木參天、盆栽茂盛,清雅得不得了。 | 花園中一塊刻有「見素抱樸」的假石,「絕聖棄智」真是「真知灼見」。 |
|
|
假石叢中的曲折小橋,又是靜思的好地點,兩邊對聯各有意境。 | 假石旁的柳芳亭,忽見古樂喧天,二胡古箏夾Band 一樂也。 |
|
|
青松觀營辦的安老院「晚晴樓」,外牆古式古香,內裡溫情洋溢。 | 青松觀內四處種有雅致的盆栽擺設,綠化之餘,趣味盎然。 |
交通路線
交通工具 | 交通說明 | |
復康巴士 | 由青松觀路轉入青松徑,到達青松觀內露天停車場下車。 | |
自駕汽車╱乘坐旅遊巴士 | 同上hidden link | |
港鐵 | 港鐵輕鐵:505、615、615P 青松站下車後沿青麟路往青松觀路,轉入青松徑。 |
|
青松站街道圖:http://www.mtr.com.hk/ch/customer/services/system_map.html | ||
港鐵車站為殘疾人士而設的設施:http://www.mtr.com.hk/ch/customer/services/free_search.php | ||
九龍巴士 | 58M、58X、260X 等路線: 九龍入新界方向:建生邨站下車 新界出九龍方向:青松觀站下車 沿震寰路往青麟路或另一方向的青田路,沿路轉入青松觀路,再轉入青松徑。 | |
九巴路線搜尋:http://www.kmb.hk/tc/ | ||
專線小巴 | 40、44、44B | |
新界專線小巴網址:http://www.i-busnet.com/minibus/nt/ |
無障礙設施
位於屯門有多間寺院,不過無障礙設施水平不太理想,因此介紹青松觀。青松觀內的無障礙設施比較好,只是前往道觀要注意。往青松觀交通方便,不過進入青松觀的幾個拱門牌樓入口多是有梯級障礙的,只有連接青松徑的入口是無障礙的,這個入口同是車輛入口,如能自行安排車輛前往是最方便的。進入青松觀後的地面多是平坦無障礙,地面有寬闊的露天停車場,往來牌樓、道觀、花園、亭樓與池塘的行人路大多方便,只是進入亭樓有障礙,而走廊有一邊是斜面連接行人路,故可進入。青松觀主建築位於平台上並排而建,但不要以為觀內通道是有障礙的,固然過去建觀時只有梯級通道,不過現時卻設有斜道方便善信。由地面往青松觀建築群平台設有斜道,由平台再有一條斜道往純陽殿與怡和齋,故往純陽殿、怡和齋、清華堂與翊化宮是沒有問題的。在純陽殿的梯級更設有斜板方便善信直入殿內參拜,真是大開方便之門。穿過翊化宮往安老院的通道是有障礙的,若要前往需回地面取道另一條斜道,不過這條斜道斜度高於1比8,所以輛椅使用者若不是到安老院探朋友或者不用前往。觀內上院及下院是供善信用齋菜的場地,但有梯級障礙;不過青松觀的齋廚部另有安排,陪同輪椅使用者的訪客在購買齋菜票時請先說明有坐輪椅者用餐,齋廚部會開放怡和齋旁的「新廳」供有需要人士使用,怡和齋門前設有斜板,進入後轉入新廳的走廊是無障礙的。至於洗手間方面,分散在觀內各處有多個洗手間,只有位於花園鄰近草藥園的洗手間設有傷殘人士洗手間,是男廁及女廁內各有一格廁格,殘廁的設備不太合格,但仍可使用。
hidden link
連接青松徑的青松觀入口是車輛通道,同時是進入青松觀的無障礙通道。 | 由地面設有斜道往青松觀主建築群的平台,斜度是1比12,方便善信。 |
|
|
平台設有另一條斜道往純陽殿與怡和齋,斜度低於1比12,闊1.1米。 | 純陽殿大殿兩邊均設有斜板舖在梯級上,方便輪椅使用者入殿參拜。 |
|
|
怡和齋正門前設有斜板,進入後是青松觀辦事處、齋菜部購票處後門與新廳。 | 有陪同者的輪椅使用者購票會方便點,無者可經怡和齋內購票處後門入內購票。 |
|
|
由怡和齋往新廳會經過一段走廊,通道不太寬闊,不過是無障礙的。 | 由斜道上平台後另一邊是清華堂與翊化宮,路面是平坦的硬地路面。 |
|
|
由平台進入翊化宮設有斜板,不過另一邊往安老院的通道是有一級障礙。 | 位於花園的洗手間內設有廁格供傷殘人士使用,設備不太合格但仍可使用。 |
無障礙評分級別: ( 1為最差 ~ 5為最好 )
總結評語
屯門因有青山,青山巍峨挺拔,遺世獨立,最宜清修養性,因而成為佛寺道觀聚集勝地。不過青山難行,想到寺觀參拜或體會清靜有點困難,這樣不如到青松觀了。道教青松觀雖不是歷史悠久,香火也不及本地其他有名道觀,不過勝在交通方便,鄰近民居;加上亦有無障礙設施,方便老弱善信。到青松觀就算不是求神問卜,單是觀內建築群的中式風格建築已很有可觀性。觀內環境幽靜,是靜思自省的好地方,當然來點齋菜就更寫意了。
本會無障礙調查網頁:
青松觀: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1948
青松觀-純陽寶殿: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1950
青松觀-怡和齋: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1951
青松觀-頭門: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1952
青松觀-清華堂: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1958
青松觀-翊化宮: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1959
青松觀-上院: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2042
青松觀-下院: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31960
撰文:盧景堯
參考資料:屯門歷史與文化 屯門區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