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好去處
正氣浩存新田鄉
今期繼續介紹新界五大家族的故事,不過地點就移師至新界元朗的新田鄉,因為新界文族最重要的聚居地是鄰近新界北區的元朗新田鄉。新田文族的來頭也不小,他們與大埔泰亨文氏均是宋朝大臣文天祥的堂弟文天瑞的後裔,文天瑞於宋末元初年間遷居寶安三門東渚後坑,後人在廣東繁衍,至明朝永樂年間分支至今新界新田立村開基,成為今天新界五大家族之一。
正氣文天祥
文天祥生於南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公元1236年6月6日),南宋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文天祥的先輩是地道的庶民,所以文天祥一再說自己是「起身白屋」,因為祖輩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鄉間略有名望,被稱為「君子長者」,這對文天祥的人格產生深遠的影響。文天祥的父親文儀是一個嗜書如命的讀書人,一生不曾做官,但學問十分淵博,對經史百家無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醫藥、占卜之書也廣泛涉獵;著有《寶藏》三十卷,《隨意錄》二十卷。文天祥的文辭學問出眾,源於父親的學術修養與嚴格教導。青年時期的文天祥就讀於吉州白鷺書院,受教於當時以德行與學問知名於州縣的書院山長(即校長)歐陽守道。南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前往首都臨安參加科舉考試,為宋理宗親拔為首甲狀元,當時文天祥才二十一歲;惟因父親病故而歸家守喪三年。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向南宋發動大規模進攻,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以避戰火,文天祥上疏反對遷都及倡議改革朝政,但沒被採納。次年被任命為簽書鎮南軍(今江西南昌)節度判官廳公事,文天祥有感於朝廷權奸當道,不願同流合污而請辭。至理宗景定四年(1263年)文天祥被派到瑞州(今江西高安縣)任官,之後又出任過軍器監(掌管武器製造)、崇政殿說書(為皇帝講解書史、經義)等職,咸淳六年(1270年)因得罪奸臣賈似道而被免職。文天祥被免官後回鄉並在文山隱居,至咸淳九年(1273年)受任為湖南提刑,掌管獄訟;咸淳十年(1274年)受任為贛州(今江西境內)知州。總計文天祥任官十多年一直不得志,因與權貴不合而沒受重用。
宋度宗咸淳十年九月,元軍二十萬由元朝丞相伯顏統領,分兩路進攻南宋,十二月鄂州失守,接著各地宋軍將官在元兵壓境時紛紛叛變,黃州、蘄州、江州、德安、六安等地相繼失陷。此時文天祥和張世傑兩人響應理宗皇后謝道清下的《哀痛詔》,決意起兵勤王。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朝廷下旨命文天祥組織義軍進京,文天祥發布榜文號召義士參軍,同時籌集糧餉及捐出全部家財作軍費,把母親和家人送到弟弟處贍養,以示毀家紓難。在文天祥的號召下,勤王義軍達三萬人以上。八月義軍到達臨安,一路秋毫無犯,文天祥聲望大增。此時文天祥極力主張領兵出擊,惟朝中主和與主戰兩派相持,主戰派以文天祥、張世傑為主,主和派以丞相陳宜中為主,太皇太后謝道清也傾向向元朝稱臣求和,張世傑因此對朝廷絕望,轉到南方以圖發展。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軍三路兵馬圍困臨安,宋朝將官降的降、逃的逃,所剩無幾。太皇太后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元營收拾殘局,因而被元丞相伯顏拘留。太皇太后在失去文天祥後無人可用,終於向元朝投降。宋室雖亡,文天祥仍不肯歸順,伯顏遂將文天祥解送元朝京師大都(今北京),押解的船隻到鎮江(今江蘇鎮江)靠岸,文天祥與同囚十二人乘機逃脫,輾轉逃至真州(今江蘇儀征市)、揚州 、高郵等地,因被懷疑投降元朝受到守城將官防範甚至被驅逐的待遇,最後經泰州(今江蘇泰州)逃至通州(今江蘇南通)。文天祥既被元兵追捕,又受到宋軍地方守軍懷疑,逃亡經歷是九死一生,與文天祥一同逃走的十二人最後只剩下六人。
文天祥到達通州後聽說宋室餘裔益王趙昰與廣王趙昺身在永嘉(今浙江溫州),便決定投奔二王,再為朝廷效力。德祐二年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為端宗,廣王受封為衛王,文天祥受任樞密使兼都督諸路軍馬。同年七月文天祥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招兵籌餉,很快組成了一支督府軍,規模比之前的江西勤王軍大得多。十月文天祥奉命出兵汀州(今福建長汀),不幸戰事失利。在元軍的攻擊下,南劍州也失手,端宗和衛王逃到海上成為流亡朝廷。景炎二年(1277年)初元軍進逼汀州,文天祥退守廣東梅州(今廣東梅州)整頓軍隊,五月從梅州反攻收復江西,各地義軍亦分別奪回會昌、雩都、興國等地,分甯、武寧、建昌三縣以及臨川、洪州、袁州、瑞州的義軍都表接受文天祥指揮,頗有復興宋室的氣象。但至八月元軍大舉進攻,文天祥指揮的各路義軍均被擊敗;文天祥帶領殘兵入粵,在潮州、惠州一帶繼續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在五坡嶺受元軍偷襲被俘,欲服毒自殺不果。此時元朝元帥張弘範率水陸兩路大軍直下廣東欲消滅南宋殘餘政權,並押解文天祥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迫其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絕並作七言律詩《過零丁洋》以表心跡,其中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傳頌後世的名句。祥興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日,宋、元雙方在新會縣南面崖門海上展開大規模海戰,最後宋軍全軍覆滅,宋朝皇朝也隨之覆滅。崖山戰役後文天祥被押送大都囚禁,共被囚禁了三年零兩個月,期間元朝不斷地對文天祥勸降逼降,均被拒絕,可見文天祥的意志之堅定歷代罕見。元朝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傳召文天祥,當面許以宰相、樞密使等高職勸降,文天祥拒絕並求賜死,十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處決,終年四十七歲。文天祥就義殉國後受到人們的尊崇與景仲,曾經參加義軍的王炎午寫了《望祭文丞相文》,讚揚文天祥像歲寒的松柏一樣堅貞。 1323年文天祥家鄉吉州的郡學在先賢堂懸掛文天祥的遺像掛,與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等並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之後吉州廬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 文天祥的文集、在抗元與被囚禁時期寫下的愛國詩篇在民間流傳很廣,其中以《正氣歌》最為傳頌,歷久不衰,成為中華民族英雄人物的佼佼者。
參考資料:文天祥網頁:http://www.chiculture.net/0112/html/0112a00/0112a00.html
香港雖是個商業化的城市,好像與中國歷史沾不上關係,不過一樣有紀念文天祥的地點,那就是文天祥紀念公園。公園位於新界新田青山公路新田段與新田公路之間,佔地2萬公頃,由香港、深圳文氏後人及社會各界集資興建,2003年落成。公園內最高處設置一座文天祥六米高銅像,銅像後有一幅雕工極之精美的大石碑,栩栩如生地描述文天祥的生平事蹟。公園由新田鄉事委員會文天祥公園管理委員會管理,並開放予公眾參觀。公園設有停車場,但不對外開放,如有特別需要停泊使用,需預先與新田鄉事委員會秘書處聯絡,電話:2471 1078。
位於新界元朗新田的文天祥公園,紀念文天祥的忠義正氣。 | 文天祥公園位於青山公路旁山丘上,北望神州景緻秀麗。 |
|
|
山丘最高處矗立著一尊文天祥銅像,造形正氣浩然。 | 銅像前立有文天祥大作《正氣歌》及其生平事蹟。 |
|
|
另一邊的石碑浮雕,生動地講述文天祥的生平事蹟。 | 浮雕一幕,講述文天祥組織勤王義軍與臨危受命等事蹟。 |
|
|
浮雕另一幕,講述文天祥兵敗被俘在獄中作正氣歌。 | 公園銅像與石碑位於山丘上,上山需要爬一段長梯級。 |
|
|
山丘另一邊設有斜路上山,漫步路上賞景已是一件樂事。 | 公園旁設有停車場供遊客上落車之用,但需預先聯絡管理機構。 |
新田文氏考
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到文天祥兵敗被囚時在世的只剩兩名女兒,故在廣東一帶繁衍的文氏均是文天祥堂弟文天瑞的後人,另一說法是文天祥二弟文壁(天壁)的後人。根據《寶安文氏族譜》、《嶺下文氏扆宸家譜》及《白石厦昌化家譜》均以文天壁為元始祖,而《泰亨文氏族譜》及《新田文氏族譜》則以文天瑞為寶安元始祖,不過文氏各房均尊文應麟公為寶安始祖(註一)。泰亨及新田文氏均稱應麟為天瑞之子,文應麟之子文起東和文起南的後代繼續繁衍於廣東,形成廣東寶安文氏家族七大房,第一房步尾、二房為新田、三房為嶺下白石下、四房潭頭、五房泰亨岡廈、六房山門山尾、七房涌頭 。今天大埔泰亨文氏屬廣東天瑞系文氏七大房中第五房垂統公後人;而元朗新田文氏則屬第二房孟常公後人。文孟常為文天瑞的第五世孫,其孫文世歌於明永樂年間自東渚後坑遷至屯門老虎坑,再遷至新田定居(註二),開枝散葉,形成新田鄉的九條村落,九條村分別是蕃田村、仁壽圍、永平村、安龍圍、東鎮圍、新龍圍、青龍圍、石湖圍及洲頭村。新田鄉內的古蹟保存甚佳,共有五間祠堂,分別是惇裕堂文氏宗祠、萃野文公祠、明德堂永秀文公祠、吐書堂麟峰文公祠及明遠堂;祠堂內歷代祖先神位井然有條,是寶安七房中唯一一房仍保存完備祠堂供後人拜祭先祖及維繫族人。新田鄉內尚有由文氏族人興建的大夫第及東山古廟,大夫第與吐書堂麟峰文公祠更被香港政府列為法定古蹟。漫步新田鄉除了不愁無古意盎然的古蹟供遊覽外,更可感受浩然正氣!
註一:《廣東寶安、香港新界文氏家族七大房源流與分佈初探 》第一頁 作者:文灼非
註二:同上 第三頁
惇裕堂文氏宗祠與萃野文公祠位於新田蕃田村,兩間祠堂並排,規模不見華麗,但重門深鎖不對外開放。惇裕堂文氏宗祠的堂號來源族譜無記載, 建於何年亦有待商確,不過一般說法是開基祖文世歌所建,建於十五世紀中葉,至今約有六百多年歷史。文氏宗祠是新田鄉內五所文氏祠堂中最早建成的祖祠,亦是文氏的太祖祠。文氏宗祠是兩進式設計,祠內除供奉文天祥外,還供奉文族遠溯到自五代後唐同光年間的祖先文時至廣東始祖文天瑞之間歷代先祖神主牌位,及文天瑞後新田文氏的歷代先祖神主牌位,從這些神主牌位就可以清楚知道新田祖系的來歷與繁衍情況。文氏宗祠一直是文氏舉行婚禮、點燈、打醮、團拜和春秋二祭等大型慶典和重要儀式的場地。至於萃野文公祠與文氏祖祠並排在同一位置,可見其在文族中的地位。萃野文公祠又名樂道堂,取名自新田開村始祖文萃野,亦是一座兩進式建築物。
惇裕堂文氏宗祠與萃野文公祠兩座祠堂並排而立,是新田文氏重要的家祠,故不對外開放。 | 文氏宗祠近鏡,祠堂內供奉眾多文族先祖神主牌位,門前對聯下聯記的是天祥公事蹟。 |
|
|
樂道堂萃野文公祠的近鏡,門上對聯訓勉後人以忠愛家訓承傳後人。 | 兩所家祠的建築均很簡樸,屋脊上的灰雕、鰲魚與博古均很殘舊脫色。 |
吐書堂麟峰文公祠位於新田蕃田村,興建的時間已不可考,大約建於十七世紀末,至今已有三百年的歷史,它是為了紀念文氏八世祖文麟峰而建的,文麟峰就是文族開山祖文世歌的兒子。麟峰文公是一座三進兩院式的建築物,正中的大廳名叫「吐書堂」,中門懸掛「吐書堂」牌匾,牌匾是嘉慶丙寅年(1806年)間由當時的「嶺南第一才子」宋湘所題,足見當年香港雖偏處南方一隅,但文風比之內地實不遑多讓。正廳供奉歷代文氏祖先主牌位,後廳則是廂房。麟峰文公祠是新田鄉內五所祠堂中規模最大,亦是裝飾最華麗的一座。屋脊是船形設計,上有灰雕;正門前的鼓臺和門框均由花崗石條砌成,門前旺板及兩旁柱上枋均有精緻的彩色木雕,而最大的特色是門上兩邊的樑上斗拱有許多取材於民間故事栩栩如生的精緻人物雕刻,連樑上駝峰也是彩色的雕刻,這是許多本地祠堂沒有的裝飾。麟峰文公祠是一座很有特色的祠堂,直到現在文氏的祭祖、節日慶典及父老聚會等傳統活動仍然在宗祠內舉行。至 1983年3月4日麟峰文公祠正式列為法定古蹟,並由香港賽馬會資助進行修復工程,工程在1987年完成;1995年由香港政府撥款再次修葺,並一直對外開放予公眾參觀。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網址:http://www.amo.gov.hk/b5/monuments_19.php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及下午二時至五時。
逢星期二、聖誕日、聖誕翌日、元旦日及農曆年初一至初三休息。
麟峰文公祠是新田鄉五所祠堂中最華麗的一所,亦是法定古蹟,可觀性甚高。 | 祠堂正門門框與兩邊鼓臺均是用花崗石條砌成,在古代是很豪華的建築。 |
|
|
正門前兩邊柱上的枋均有精緻美麗的彩色木雕,是很可觀的藝術遺產。 | 正門前兩邊樑上斗拱是取材民間故事的精緻人物雕刻,令人出乎意外。 |
|
|
斗拱的人物雕刻來個近鏡看看,這個估是水滸傳的梁山好漢故事。 | 這邊的人物雕刻估是三國演義的故事,人物造形細緻,色彩斑爛。 |
|
|
那邊又是一個故事,你又估估在演譯那一個民間故事? | 這邊的人物雕塑紅綠對比,背景層次分明,小小一幅已是佳作。 |
|
|
樑上的駝峰是造形生動的彩色龍形雕刻,你又見過未? | 樑下的這個斗拱造形簡單,單一的色彩起了點綴的作用。 |
|
|
正門進入後檔中上懸掛「吐書堂」牌匾,是嶺南第一才子宋湘墨寶。 | 祠堂正廳設有的神龕,同樣供奉著文族不少祖先的神主牌位。 |
|
|
神龕上的裝飾也是很講究的,美侖美煥的佈滿許多裝飾圖案,單是神龕一角的人物雕刻已是一絕。 | 正廳後懸掛著光緒皇帝欽賜予文廷式的「榜眼及第」牌匾,文族也出過有功名光宗耀祖的人物。 |
大夫第位於新田永平村,為文氏富裕子弟文頌鑾於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左右興建。文頌鑾曾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高中進士,曾任「營用守府」之職,因個人品行素著而獲清帝御賜「大夫」名銜,府內屋簷下有兩塊以滿漢二文寫成的牌匾,是光緒帝於1875年御賜表揚文頌鑾雙親的詔書木刻。大夫第一座兩進式三間兩廊的建築物,是全港最華麗的歷史建築之一;其建築方式、結構和外形以至裝飾均以中國傳統建築方式為主,主樓是九宮格式布局,中軸線上有門廳、天井和正廳,兩邊各有兩間廂房和一間正房共六間房;再兩邊各有一座長廊,一邊是偏廳及廚房,另一邊是廂房;上層建有閣樓,用作書房或客房。大夫第的建築豪華,使用的青磚、灰瓦和陶瓷均來自廣東清水;屋脊造功最為精巧,上有以戲曲人物《楊家將》為主的陶塑,是出自石灣名家文如壁的作品。大夫第除了充滿傳統大式建築與裝飾外,亦混入一些西式建築裝飾,如宅內門頭上刻有洛可可式的浮雕,窗門有彩色的玻璃,砌成不同形狀的幾何圖案,二樓迴廊的欄桿有十字形的裝飾圖案,均是流露出香港早期中西文化匯集的特色。大夫第是香港最早期的古典豪宅,也是一座很罕見的古代建築物。大夫第於1987年定為法定古蹟,由香港賽馬會資助重修,並於1988年對外開放;惟現時正在進行維修工程,要至本年4月才再全面開放。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網址:http://www.amo.gov.hk/b5/monuments_32.php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及下午二時至五時。
逢星期二、聖誕日、聖誕翌日、元旦日及農曆年初一至初三休息。
備 註:大夫第現正進行維修工程,由2011年9月5日至2012年4月17日將局部關閉。
位於新田永平村的大夫第是本地古代罕見的豪宅,惟因進行維修工程暫時難以參觀。 | 從大夫第外看,簷上屋脊、屋前外牆前均有精美細緻的人物雕刻,許多均是取材自民間故事。 |
|
|
大夫第的外圍古牆是後期興建的,顯示原有的莊園範圍比現時的要大許多倍。 | 大夫第現時莊園的面積不小,據說從前還有個大池塘連,現時已消失了。 |
明德堂永秀文公祠位於新田蕃田村內一大片村屋之間,建於1811年,至1972年拆卸重建成一座兩層高的水泥建築物,但原祠的石門框被保留下來,設有新建的祠堂中。明德堂雖然已無古蹟意義,但仍是新田文氏的一座家祠,不對外開放。
明遠堂位於法定古蹟麟峰文公祠側,建於1736六年左右。祠堂是兩進式建築,有幸沒有經過重建,故仍保留原有古舊的外貌,但卻是很殘舊,祠堂亦是不對外開放的。
東山古廟位於新田永平村內,約創建於明成化六年(1470年),據說是可能是紀念一世祖文天瑞而建,天瑞諱輝,號東山,但這一說法還未經証實。廟宇屋頂由木骨架築成,整座廟宇以花崗巖支撐。東山古廟曾經歷三次重修,廟內供奉有天后娘娘、龍母及侯王,因位置偏離大夫第而往往為人忽略。
舊有的明德堂已被拆卸並重建成經過重建水泥建築物,已無古蹟可言。 | 尚幸的是明德堂正門仍保留原有祠堂的石門框,算是僅餘的古物。 |
|
|
明遠堂沒被拆卸重建雖是好事,但留下的是殘舊的建築,又感到有點遺憾。 | 東山古廟供奉天后卻不稱天后廟,古廟興建與命名來源確有點耐人尋味。 |
|
|
位於新田安龍村的沃經堂,是一座社區祖祠,建築相當簇新。 | 洲頭村是迎田文氏分支,村內的廷士家塾是洲頭村的宗祠和家塾。 |
|
|
遊新田鄉偶遇的手信,文氏出品的醬料食品,有多種口味,只此一家。 | 位於新田青山公路旁的茶餐廳,比別的景點好是設有露天茶座供遊人歇腳。 |
參考資料:
1. 《廣東寶安、香港新界文氏家族七大房源流與分佈初探 》 作者:文灼非
2. 僑歐文氏宗親會(歐陸):http://www.familieman.nl/
3. 文天祥網頁:http://www.chiculture.net/0112/html/0112a00/0112a00.html
交通路線
交通工具 | 交通說明 | |
復康巴士 | 往文天祥公園,乘車至公園停車場下車,但需事前聯絡文天祥公園管理委員。 | |
往麟峰文公祠、大夫第及新田鄉祠堂,乘車至永平村或蕃田村下車。 | ||
九龍巴士 | 76K(新田站落車)hidden link | |
九巴路線搜尋:http://www.kmb.hk/tc/ | ||
專線小巴 | 75、76(元朗福康街上車、新田落車) | |
新界專線小巴網址:http://www.i-busnet.com/minibus/nt/ |
無障礙設施
無障礙設施方面,因為介紹景點分散在新田鄉區一個廣泛的大平原及圍村分立的區域,故只能概括而論。先說交通設施,新田鄉位於北區與元朗之間,是一個鄉郊區域,故未建有集體運輸系統連接,這是新界許多地區不可避免的困擾。不過新田鄉鄰近落馬洲邊境管制站,所以鄰近的青山公路路段交通很是繁忙,特別是貨車往來頻繁,是要小心留意的。往來新田鄉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為巴士及專線小巴,巴士只有一條路線經過,如欲方便點的遊人宜自行安排交通工具前往;如往文天祥公園可在公園旁的停車場下車,惟需要事前聯絡停車場管理機構新田鄉事委員會;如往新田的其他祠堂景點可以在蕃田村下車便可。若是乘坐巴士或小巴可在青山公路新田站下車後,沿新田大馬路依指示牌步行數分鐘便可到達大夫第,穿過永平村及蕃田村可以到達各個古蹟點,或到新田鄉對面的文天祥公園亦可,均是步行可達,而且路面多是無障礙的。
至於景點方面,文天祥公園主要依山而建,故公園內有部份斜路路段的斜度較高,輪椅使用者可要當心了。而新田鄉有的祠堂大多不開放的,只能外觀。法定古蹟麟峰文公祠與東山古廟正門是有障礙的,也只能在外欣賞中國傳統建築藝術;大夫第正在重修中,未知會否增設無障礙通道。至於洗手間設施,位於青山公路郵政局旁設有公廁,公廁設有傷殘人士洗手間;另外文天祥公園停車場亦設有臨時洗手間,包括傷殘人士廁格,只是衛生條件較差。不過新田鄉最好是青山公路旁建有一排的茶餐廳食肆,正門當然是有障礙的,不過門前設有茶座,茶座是無障礙的,比之前介紹的圍村景點附近連小食店也沒有要好的多。茶餐廳雖沒有出名的特色美食,但在漫遊區內古蹟後,有個地方歇歇腳喝杯茶,悠閒上半天也是樂事。
若乘巴士在青山公路往元朗方向的新田站下車,公路旁是文天祥公園。 | 在公園停車場位置設有斜道進入公園及連接公園內斜路,部份路段斜度較高。 |
|
|
青山公路往上水方向的新田站下車,往東山古廟及茶餐廳路面是無障礙的。 | 青山公路新田段沿路多個位置設有斑馬線及下斜路緣供人橫過汽車路。 |
|
|
如安排復康巴士可以在蕃田村下車遊覽,由青山公路穿過村落亦可到達。 | 新田鄉的蕃田村、永平村均有寬闊平坦的路面穿梭村落,往來方便。 |
|
|
位於青山公路的新田公廁,設有傷殘人士洗手間。 | 文天祥公園停車場設有供傷殘人士使用的臨時廁所,衛生條件較差。 |
無障礙評分級別: ( 1為最差 ~ 5為最好 )
總結評語
新田文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氏族,遠祖可上溯至後唐五代甚至更遠的周朝。在歷代族人中出了一個響噹噹的忠義人物文天祥,他不曾被南宋朝廷重用過,卻在政權危亡之秋挺身而出誓死匡扶,突顯不凡的氣概與忠肝義膽,可說前無古人,這是文天祥最值得敬佩之處。時至今天香港雖然已成商業掛帥的社會,但文氏在新田鄉留下不少古蹟,分散在整個鄉區間,許多均保留完整,足夠細訴宗族的發展歷程;在緬懷風雲人物發思古之幽情之際,可體會「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執著。
本會無障礙調查網頁:
文天祥公園: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59
文天祥公園停車場: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61
文氏宗祠(惇裕堂):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69
莘野文公祠(樂道堂):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68
麟峰文公祠: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77
大夫第: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776
永秀文公祠(明德堂):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74
明遠堂: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75
東山古廟: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782
新田公廁: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48
撰文:煮石山農(盧景堯)
今期繼續介紹新界五大家族的故事,不過地點就移師至新界元朗的新田鄉,因為新界文族最重要的聚居地是鄰近新界北區的元朗新田鄉。新田文族的來頭也不小,他們與大埔泰亨文氏均是宋朝大臣文天祥的堂弟文天瑞的後裔,文天瑞於宋末元初年間遷居寶安三門東渚後坑,後人在廣東繁衍,至明朝永樂年間分支至今新界新田立村開基,成為今天新界五大家族之一。
正氣文天祥
文天祥生於南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公元1236年6月6日),南宋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文天祥的先輩是地道的庶民,所以文天祥一再說自己是「起身白屋」,因為祖輩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鄉間略有名望,被稱為「君子長者」,這對文天祥的人格產生深遠的影響。文天祥的父親文儀是一個嗜書如命的讀書人,一生不曾做官,但學問十分淵博,對經史百家無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醫藥、占卜之書也廣泛涉獵;著有《寶藏》三十卷,《隨意錄》二十卷。文天祥的文辭學問出眾,源於父親的學術修養與嚴格教導。青年時期的文天祥就讀於吉州白鷺書院,受教於當時以德行與學問知名於州縣的書院山長(即校長)歐陽守道。南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前往首都臨安參加科舉考試,為宋理宗親拔為首甲狀元,當時文天祥才二十一歲;惟因父親病故而歸家守喪三年。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向南宋發動大規模進攻,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以避戰火,文天祥上疏反對遷都及倡議改革朝政,但沒被採納。次年被任命為簽書鎮南軍(今江西南昌)節度判官廳公事,文天祥有感於朝廷權奸當道,不願同流合污而請辭。至理宗景定四年(1263年)文天祥被派到瑞州(今江西高安縣)任官,之後又出任過軍器監(掌管武器製造)、崇政殿說書(為皇帝講解書史、經義)等職,咸淳六年(1270年)因得罪奸臣賈似道而被免職。文天祥被免官後回鄉並在文山隱居,至咸淳九年(1273年)受任為湖南提刑,掌管獄訟;咸淳十年(1274年)受任為贛州(今江西境內)知州。總計文天祥任官十多年一直不得志,因與權貴不合而沒受重用。
宋度宗咸淳十年九月,元軍二十萬由元朝丞相伯顏統領,分兩路進攻南宋,十二月鄂州失守,接著各地宋軍將官在元兵壓境時紛紛叛變,黃州、蘄州、江州、德安、六安等地相繼失陷。此時文天祥和張世傑兩人響應理宗皇后謝道清下的《哀痛詔》,決意起兵勤王。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朝廷下旨命文天祥組織義軍進京,文天祥發布榜文號召義士參軍,同時籌集糧餉及捐出全部家財作軍費,把母親和家人送到弟弟處贍養,以示毀家紓難。在文天祥的號召下,勤王義軍達三萬人以上。八月義軍到達臨安,一路秋毫無犯,文天祥聲望大增。此時文天祥極力主張領兵出擊,惟朝中主和與主戰兩派相持,主戰派以文天祥、張世傑為主,主和派以丞相陳宜中為主,太皇太后謝道清也傾向向元朝稱臣求和,張世傑因此對朝廷絕望,轉到南方以圖發展。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軍三路兵馬圍困臨安,宋朝將官降的降、逃的逃,所剩無幾。太皇太后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元營收拾殘局,因而被元丞相伯顏拘留。太皇太后在失去文天祥後無人可用,終於向元朝投降。宋室雖亡,文天祥仍不肯歸順,伯顏遂將文天祥解送元朝京師大都(今北京),押解的船隻到鎮江(今江蘇鎮江)靠岸,文天祥與同囚十二人乘機逃脫,輾轉逃至真州(今江蘇儀征市)、揚州 、高郵等地,因被懷疑投降元朝受到守城將官防範甚至被驅逐的待遇,最後經泰州(今江蘇泰州)逃至通州(今江蘇南通)。文天祥既被元兵追捕,又受到宋軍地方守軍懷疑,逃亡經歷是九死一生,與文天祥一同逃走的十二人最後只剩下六人。
文天祥到達通州後聽說宋室餘裔益王趙昰與廣王趙昺身在永嘉(今浙江溫州),便決定投奔二王,再為朝廷效力。德祐二年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為端宗,廣王受封為衛王,文天祥受任樞密使兼都督諸路軍馬。同年七月文天祥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招兵籌餉,很快組成了一支督府軍,規模比之前的江西勤王軍大得多。十月文天祥奉命出兵汀州(今福建長汀),不幸戰事失利。在元軍的攻擊下,南劍州也失手,端宗和衛王逃到海上成為流亡朝廷。景炎二年(1277年)初元軍進逼汀州,文天祥退守廣東梅州(今廣東梅州)整頓軍隊,五月從梅州反攻收復江西,各地義軍亦分別奪回會昌、雩都、興國等地,分甯、武寧、建昌三縣以及臨川、洪州、袁州、瑞州的義軍都表接受文天祥指揮,頗有復興宋室的氣象。但至八月元軍大舉進攻,文天祥指揮的各路義軍均被擊敗;文天祥帶領殘兵入粵,在潮州、惠州一帶繼續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在五坡嶺受元軍偷襲被俘,欲服毒自殺不果。此時元朝元帥張弘範率水陸兩路大軍直下廣東欲消滅南宋殘餘政權,並押解文天祥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迫其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絕並作七言律詩《過零丁洋》以表心跡,其中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傳頌後世的名句。祥興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日,宋、元雙方在新會縣南面崖門海上展開大規模海戰,最後宋軍全軍覆滅,宋朝皇朝也隨之覆滅。崖山戰役後文天祥被押送大都囚禁,共被囚禁了三年零兩個月,期間元朝不斷地對文天祥勸降逼降,均被拒絕,可見文天祥的意志之堅定歷代罕見。元朝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傳召文天祥,當面許以宰相、樞密使等高職勸降,文天祥拒絕並求賜死,十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處決,終年四十七歲。文天祥就義殉國後受到人們的尊崇與景仲,曾經參加義軍的王炎午寫了《望祭文丞相文》,讚揚文天祥像歲寒的松柏一樣堅貞。 1323年文天祥家鄉吉州的郡學在先賢堂懸掛文天祥的遺像掛,與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等並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之後吉州廬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 文天祥的文集、在抗元與被囚禁時期寫下的愛國詩篇在民間流傳很廣,其中以《正氣歌》最為傳頌,歷久不衰,成為中華民族英雄人物的佼佼者。
參考資料:文天祥網頁:http://www.chiculture.net/0112/html/0112a00/0112a00.html
香港雖是個商業化的城市,好像與中國歷史沾不上關係,不過一樣有紀念文天祥的地點,那就是文天祥紀念公園。公園位於新界新田青山公路新田段與新田公路之間,佔地2萬公頃,由香港、深圳文氏後人及社會各界集資興建,2003年落成。公園內最高處設置一座文天祥六米高銅像,銅像後有一幅雕工極之精美的大石碑,栩栩如生地描述文天祥的生平事蹟。公園由新田鄉事委員會文天祥公園管理委員會管理,並開放予公眾參觀。公園設有停車場,但不對外開放,如有特別需要停泊使用,需預先與新田鄉事委員會秘書處聯絡,電話:2471 1078。
位於新界元朗新田的文天祥公園,紀念文天祥的忠義正氣。 | 文天祥公園位於青山公路旁山丘上,北望神州景緻秀麗。 |
|
|
山丘最高處矗立著一尊文天祥銅像,造形正氣浩然。 | 銅像前立有文天祥大作《正氣歌》及其生平事蹟。 |
|
|
另一邊的石碑浮雕,生動地講述文天祥的生平事蹟。 | 浮雕一幕,講述文天祥組織勤王義軍與臨危受命等事蹟。 |
|
|
浮雕另一幕,講述文天祥兵敗被俘在獄中作正氣歌。 | 公園銅像與石碑位於山丘上,上山需要爬一段長梯級。 |
|
|
山丘另一邊設有斜路上山,漫步路上賞景已是一件樂事。 | 公園旁設有停車場供遊客上落車之用,但需預先聯絡管理機構。 |
新田文氏考
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到文天祥兵敗被囚時在世的只剩兩名女兒,故在廣東一帶繁衍的文氏均是文天祥堂弟文天瑞的後人,另一說法是文天祥二弟文壁(天壁)的後人。根據《寶安文氏族譜》、《嶺下文氏扆宸家譜》及《白石厦昌化家譜》均以文天壁為元始祖,而《泰亨文氏族譜》及《新田文氏族譜》則以文天瑞為寶安元始祖,不過文氏各房均尊文應麟公為寶安始祖(註一)。泰亨及新田文氏均稱應麟為天瑞之子,文應麟之子文起東和文起南的後代繼續繁衍於廣東,形成廣東寶安文氏家族七大房,第一房步尾、二房為新田、三房為嶺下白石下、四房潭頭、五房泰亨岡廈、六房山門山尾、七房涌頭 。今天大埔泰亨文氏屬廣東天瑞系文氏七大房中第五房垂統公後人;而元朗新田文氏則屬第二房孟常公後人。文孟常為文天瑞的第五世孫,其孫文世歌於明永樂年間自東渚後坑遷至屯門老虎坑,再遷至新田定居(註二),開枝散葉,形成新田鄉的九條村落,九條村分別是蕃田村、仁壽圍、永平村、安龍圍、東鎮圍、新龍圍、青龍圍、石湖圍及洲頭村。新田鄉內的古蹟保存甚佳,共有五間祠堂,分別是惇裕堂文氏宗祠、萃野文公祠、明德堂永秀文公祠、吐書堂麟峰文公祠及明遠堂;祠堂內歷代祖先神位井然有條,是寶安七房中唯一一房仍保存完備祠堂供後人拜祭先祖及維繫族人。新田鄉內尚有由文氏族人興建的大夫第及東山古廟,大夫第與吐書堂麟峰文公祠更被香港政府列為法定古蹟。漫步新田鄉除了不愁無古意盎然的古蹟供遊覽外,更可感受浩然正氣!
註一:《廣東寶安、香港新界文氏家族七大房源流與分佈初探 》第一頁 作者:文灼非
註二:同上 第三頁
惇裕堂文氏宗祠與萃野文公祠位於新田蕃田村,兩間祠堂並排,規模不見華麗,但重門深鎖不對外開放。惇裕堂文氏宗祠的堂號來源族譜無記載, 建於何年亦有待商確,不過一般說法是開基祖文世歌所建,建於十五世紀中葉,至今約有六百多年歷史。文氏宗祠是新田鄉內五所文氏祠堂中最早建成的祖祠,亦是文氏的太祖祠。文氏宗祠是兩進式設計,祠內除供奉文天祥外,還供奉文族遠溯到自五代後唐同光年間的祖先文時至廣東始祖文天瑞之間歷代先祖神主牌位,及文天瑞後新田文氏的歷代先祖神主牌位,從這些神主牌位就可以清楚知道新田祖系的來歷與繁衍情況。文氏宗祠一直是文氏舉行婚禮、點燈、打醮、團拜和春秋二祭等大型慶典和重要儀式的場地。至於萃野文公祠與文氏祖祠並排在同一位置,可見其在文族中的地位。萃野文公祠又名樂道堂,取名自新田開村始祖文萃野,亦是一座兩進式建築物。
惇裕堂文氏宗祠與萃野文公祠兩座祠堂並排而立,是新田文氏重要的家祠,故不對外開放。 | 文氏宗祠近鏡,祠堂內供奉眾多文族先祖神主牌位,門前對聯下聯記的是天祥公事蹟。 |
|
|
樂道堂萃野文公祠的近鏡,門上對聯訓勉後人以忠愛家訓承傳後人。 | 兩所家祠的建築均很簡樸,屋脊上的灰雕、鰲魚與博古均很殘舊脫色。 |
吐書堂麟峰文公祠位於新田蕃田村,興建的時間已不可考,大約建於十七世紀末,至今已有三百年的歷史,它是為了紀念文氏八世祖文麟峰而建的,文麟峰就是文族開山祖文世歌的兒子。麟峰文公是一座三進兩院式的建築物,正中的大廳名叫「吐書堂」,中門懸掛「吐書堂」牌匾,牌匾是嘉慶丙寅年(1806年)間由當時的「嶺南第一才子」宋湘所題,足見當年香港雖偏處南方一隅,但文風比之內地實不遑多讓。正廳供奉歷代文氏祖先主牌位,後廳則是廂房。麟峰文公祠是新田鄉內五所祠堂中規模最大,亦是裝飾最華麗的一座。屋脊是船形設計,上有灰雕;正門前的鼓臺和門框均由花崗石條砌成,門前旺板及兩旁柱上枋均有精緻的彩色木雕,而最大的特色是門上兩邊的樑上斗拱有許多取材於民間故事栩栩如生的精緻人物雕刻,連樑上駝峰也是彩色的雕刻,這是許多本地祠堂沒有的裝飾。麟峰文公祠是一座很有特色的祠堂,直到現在文氏的祭祖、節日慶典及父老聚會等傳統活動仍然在宗祠內舉行。至 1983年3月4日麟峰文公祠正式列為法定古蹟,並由香港賽馬會資助進行修復工程,工程在1987年完成;1995年由香港政府撥款再次修葺,並一直對外開放予公眾參觀。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網址:http://www.amo.gov.hk/b5/monuments_19.php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及下午二時至五時。
逢星期二、聖誕日、聖誕翌日、元旦日及農曆年初一至初三休息。
麟峰文公祠是新田鄉五所祠堂中最華麗的一所,亦是法定古蹟,可觀性甚高。 | 祠堂正門門框與兩邊鼓臺均是用花崗石條砌成,在古代是很豪華的建築。 |
|
|
正門前兩邊柱上的枋均有精緻美麗的彩色木雕,是很可觀的藝術遺產。 | 正門前兩邊樑上斗拱是取材民間故事的精緻人物雕刻,令人出乎意外。 |
|
|
斗拱的人物雕刻來個近鏡看看,這個估是水滸傳的梁山好漢故事。 | 這邊的人物雕刻估是三國演義的故事,人物造形細緻,色彩斑爛。 |
|
|
那邊又是一個故事,你又估估在演譯那一個民間故事? | 這邊的人物雕塑紅綠對比,背景層次分明,小小一幅已是佳作。 |
|
|
樑上的駝峰是造形生動的彩色龍形雕刻,你又見過未? | 樑下的這個斗拱造形簡單,單一的色彩起了點綴的作用。 |
|
|
正門進入後檔中上懸掛「吐書堂」牌匾,是嶺南第一才子宋湘墨寶。 | 祠堂正廳設有的神龕,同樣供奉著文族不少祖先的神主牌位。 |
|
|
神龕上的裝飾也是很講究的,美侖美煥的佈滿許多裝飾圖案,單是神龕一角的人物雕刻已是一絕。 | 正廳後懸掛著光緒皇帝欽賜予文廷式的「榜眼及第」牌匾,文族也出過有功名光宗耀祖的人物。 |
大夫第位於新田永平村,為文氏富裕子弟文頌鑾於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左右興建。文頌鑾曾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高中進士,曾任「營用守府」之職,因個人品行素著而獲清帝御賜「大夫」名銜,府內屋簷下有兩塊以滿漢二文寫成的牌匾,是光緒帝於1875年御賜表揚文頌鑾雙親的詔書木刻。大夫第一座兩進式三間兩廊的建築物,是全港最華麗的歷史建築之一;其建築方式、結構和外形以至裝飾均以中國傳統建築方式為主,主樓是九宮格式布局,中軸線上有門廳、天井和正廳,兩邊各有兩間廂房和一間正房共六間房;再兩邊各有一座長廊,一邊是偏廳及廚房,另一邊是廂房;上層建有閣樓,用作書房或客房。大夫第的建築豪華,使用的青磚、灰瓦和陶瓷均來自廣東清水;屋脊造功最為精巧,上有以戲曲人物《楊家將》為主的陶塑,是出自石灣名家文如壁的作品。大夫第除了充滿傳統大式建築與裝飾外,亦混入一些西式建築裝飾,如宅內門頭上刻有洛可可式的浮雕,窗門有彩色的玻璃,砌成不同形狀的幾何圖案,二樓迴廊的欄桿有十字形的裝飾圖案,均是流露出香港早期中西文化匯集的特色。大夫第是香港最早期的古典豪宅,也是一座很罕見的古代建築物。大夫第於1987年定為法定古蹟,由香港賽馬會資助重修,並於1988年對外開放;惟現時正在進行維修工程,要至本年4月才再全面開放。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網址:http://www.amo.gov.hk/b5/monuments_32.php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及下午二時至五時。
逢星期二、聖誕日、聖誕翌日、元旦日及農曆年初一至初三休息。
備 註:大夫第現正進行維修工程,由2011年9月5日至2012年4月17日將局部關閉。
位於新田永平村的大夫第是本地古代罕見的豪宅,惟因進行維修工程暫時難以參觀。 | 從大夫第外看,簷上屋脊、屋前外牆前均有精美細緻的人物雕刻,許多均是取材自民間故事。 |
|
|
大夫第的外圍古牆是後期興建的,顯示原有的莊園範圍比現時的要大許多倍。 | 大夫第現時莊園的面積不小,據說從前還有個大池塘連,現時已消失了。 |
明德堂永秀文公祠位於新田蕃田村內一大片村屋之間,建於1811年,至1972年拆卸重建成一座兩層高的水泥建築物,但原祠的石門框被保留下來,設有新建的祠堂中。明德堂雖然已無古蹟意義,但仍是新田文氏的一座家祠,不對外開放。
明遠堂位於法定古蹟麟峰文公祠側,建於1736六年左右。祠堂是兩進式建築,有幸沒有經過重建,故仍保留原有古舊的外貌,但卻是很殘舊,祠堂亦是不對外開放的。
東山古廟位於新田永平村內,約創建於明成化六年(1470年),據說是可能是紀念一世祖文天瑞而建,天瑞諱輝,號東山,但這一說法還未經証實。廟宇屋頂由木骨架築成,整座廟宇以花崗巖支撐。東山古廟曾經歷三次重修,廟內供奉有天后娘娘、龍母及侯王,因位置偏離大夫第而往往為人忽略。
舊有的明德堂已被拆卸並重建成經過重建水泥建築物,已無古蹟可言。 | 尚幸的是明德堂正門仍保留原有祠堂的石門框,算是僅餘的古物。 |
|
|
明遠堂沒被拆卸重建雖是好事,但留下的是殘舊的建築,又感到有點遺憾。 | 東山古廟供奉天后卻不稱天后廟,古廟興建與命名來源確有點耐人尋味。 |
|
|
位於新田安龍村的沃經堂,是一座社區祖祠,建築相當簇新。 | 洲頭村是迎田文氏分支,村內的廷士家塾是洲頭村的宗祠和家塾。 |
|
|
遊新田鄉偶遇的手信,文氏出品的醬料食品,有多種口味,只此一家。 | 位於新田青山公路旁的茶餐廳,比別的景點好是設有露天茶座供遊人歇腳。 |
參考資料:
1. 《廣東寶安、香港新界文氏家族七大房源流與分佈初探 》 作者:文灼非
2. 僑歐文氏宗親會(歐陸):http://www.familieman.nl/
3. 文天祥網頁:http://www.chiculture.net/0112/html/0112a00/0112a00.html
交通路線
交通工具 | 交通說明 | |
復康巴士 | 往文天祥公園,乘車至公園停車場下車,但需事前聯絡文天祥公園管理委員。 | |
往麟峰文公祠、大夫第及新田鄉祠堂,乘車至永平村或蕃田村下車。 | ||
九龍巴士 | 76K(新田站落車)hidden link | |
九巴路線搜尋:http://www.kmb.hk/tc/ | ||
專線小巴 | 75、76(元朗福康街上車、新田落車) | |
新界專線小巴網址:http://www.i-busnet.com/minibus/nt/ |
無障礙設施
無障礙設施方面,因為介紹景點分散在新田鄉區一個廣泛的大平原及圍村分立的區域,故只能概括而論。先說交通設施,新田鄉位於北區與元朗之間,是一個鄉郊區域,故未建有集體運輸系統連接,這是新界許多地區不可避免的困擾。不過新田鄉鄰近落馬洲邊境管制站,所以鄰近的青山公路路段交通很是繁忙,特別是貨車往來頻繁,是要小心留意的。往來新田鄉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為巴士及專線小巴,巴士只有一條路線經過,如欲方便點的遊人宜自行安排交通工具前往;如往文天祥公園可在公園旁的停車場下車,惟需要事前聯絡停車場管理機構新田鄉事委員會;如往新田的其他祠堂景點可以在蕃田村下車便可。若是乘坐巴士或小巴可在青山公路新田站下車後,沿新田大馬路依指示牌步行數分鐘便可到達大夫第,穿過永平村及蕃田村可以到達各個古蹟點,或到新田鄉對面的文天祥公園亦可,均是步行可達,而且路面多是無障礙的。
至於景點方面,文天祥公園主要依山而建,故公園內有部份斜路路段的斜度較高,輪椅使用者可要當心了。而新田鄉有的祠堂大多不開放的,只能外觀。法定古蹟麟峰文公祠與東山古廟正門是有障礙的,也只能在外欣賞中國傳統建築藝術;大夫第正在重修中,未知會否增設無障礙通道。至於洗手間設施,位於青山公路郵政局旁設有公廁,公廁設有傷殘人士洗手間;另外文天祥公園停車場亦設有臨時洗手間,包括傷殘人士廁格,只是衛生條件較差。不過新田鄉最好是青山公路旁建有一排的茶餐廳食肆,正門當然是有障礙的,不過門前設有茶座,茶座是無障礙的,比之前介紹的圍村景點附近連小食店也沒有要好的多。茶餐廳雖沒有出名的特色美食,但在漫遊區內古蹟後,有個地方歇歇腳喝杯茶,悠閒上半天也是樂事。
若乘巴士在青山公路往元朗方向的新田站下車,公路旁是文天祥公園。 | 在公園停車場位置設有斜道進入公園及連接公園內斜路,部份路段斜度較高。 |
|
|
青山公路往上水方向的新田站下車,往東山古廟及茶餐廳路面是無障礙的。 | 青山公路新田段沿路多個位置設有斑馬線及下斜路緣供人橫過汽車路。 |
|
|
如安排復康巴士可以在蕃田村下車遊覽,由青山公路穿過村落亦可到達。 | 新田鄉的蕃田村、永平村均有寬闊平坦的路面穿梭村落,往來方便。 |
|
|
位於青山公路的新田公廁,設有傷殘人士洗手間。 | 文天祥公園停車場設有供傷殘人士使用的臨時廁所,衛生條件較差。 |
無障礙評分級別: ( 1為最差 ~ 5為最好 )
總結評語
新田文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氏族,遠祖可上溯至後唐五代甚至更遠的周朝。在歷代族人中出了一個響噹噹的忠義人物文天祥,他不曾被南宋朝廷重用過,卻在政權危亡之秋挺身而出誓死匡扶,突顯不凡的氣概與忠肝義膽,可說前無古人,這是文天祥最值得敬佩之處。時至今天香港雖然已成商業掛帥的社會,但文氏在新田鄉留下不少古蹟,分散在整個鄉區間,許多均保留完整,足夠細訴宗族的發展歷程;在緬懷風雲人物發思古之幽情之際,可體會「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執著。
本會無障礙調查網頁:
文天祥公園: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59
文天祥公園停車場: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61
文氏宗祠(惇裕堂):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69
莘野文公祠(樂道堂):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68
麟峰文公祠: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77
大夫第: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776
永秀文公祠(明德堂):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74
明遠堂: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75
東山古廟: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782
新田公廁: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29648
撰文:煮石山農(盧景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