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資訊

無障礙好去處

金融鬧市尋名勝

2010年07月29日

香港的中環一直是本地金融及商業活動的中心區,新式現代化的商廈林立。不過在這個繁華的閙市中,現存有兩個大型優美公園供公眾休閒之用;除此之外,在中環仍存有一些名勝古蹟建築群,例如立法會大樓、遮打花園、皇后像廣場、香港大會堂、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愛丁堡廣場等。其實在中環尚有許多名勝古蹟如蘭桂芳、中區警署、域多利監獄等,事實上整個中環值得遊覽的景點很多,不過分散在不同位置,所以今期集中在中環的中心地帶、即皇后像廣場範圍,來個綜合介紹。


大葛樓相片
位於皇后像廣場旁,座落於中環地下鐵路系統之上者,就是立法會大樓了。立法會大樓前身為最高法院大樓。大樓當年興建是作為法庭之用,而且是擔任最高級的法庭,因為法庭的英文「Court」近似粵語的「葛」字發音,所以當時人們就俗稱最高法院為「大葛樓」。最高法院大樓在1900年動工,1903年奠基,至1912年落成。大樓在1912年1月15日由港督盧吉爵士揭幕,之後一直作為本地的最高法院;日治時期,大樓曾改為憲兵部本部;戰後70年代曾進行內部改建,1978年大樓受地鐵遮打道工程影響結構受損,暫時關閉。至1984年最高法院遷往金鐘法院道現址,而騰出的大樓於1983年至1985年期間進行改建,以供立法局會議及辦公用途。1997年香港回歸後,大樓易名為立法會大樓。

立法會大樓的建築,採用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同時揉合遠東地區的建築特色。大樓的設計者是當年擔任英聯邦採辦處的顧問建築師亞士東.偉柏(Aston Webb)及英格里斯.貝爾(E. Ingress Bell)兩人。大樓樓高三層,以花崗岩建成。大樓四邊設有一排排高17米的愛奧尼亞式圓柱,由地面支撐著大樓的二樓及三樓。地面層是一排排花崗岩建構的圓拱柱走廊,一樓築有露台,是典型的殖民地建築特色;屋頂是用中國雙層瓦片鋪砌而成,加上中國傳統柚木托架承托的屋簷,流露出建築物同時受中國建築藝術的影響。大樓屋頂上設有一座大型圓拱頂,屋頂正面豎立了一尊高2.7米的泰美斯女神(Themis)雕像,在希臘神話中,泰美斯是代表正義和法律的女神。整座大樓流露著古羅馬及希臘的宏偉建築風格。1984年大樓外部被列為古蹟,受到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蹟條例》保護。

相片

相片

 立法會大樓外觀,建築宏偉,以花崗岩建成圓柱及拱門。

1903年進行奠基儀式的基石,嵌於面向皇后像廣場的一支圓柱上。 

 

 

相片

相片

 走在古典的岩石拱柱走廊,仿如時光倒流。

古典的木門,平添優雅格調。 


失落皇后的廣場相片
在立法會大樓對面是許多人都到過的皇后像廣場。皇后像廣場分南、北兩個廣場,南部廣場因鄰近港鐵中環站的出口,所以每天都人流如鯽。到了星期天皇后像廣場更會搖身一變成為外藉傭工聚首及聯誼的熱點,加上90年代分隔南北兩廣場的遮打道在假日被劃為行人專用區,整個皇后像廣場範圍仿佛成了外傭地帶。不過大家可知這個熱鬧的廣場,其實是中環歷史最悠久的廣場,也是早年維多利亞城的地標。皇后像廣場原名中央廣場,是由在1880年代填海工程所得的土地、開闢部份而成。至於為何稱作皇后像廣場,卻無皇后,那就要看看當年的歷史了。

早於19世紀末年,香港政府為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周年,所以鑄造了一座重達3噸的維多利亞女王銅像,放置在中央廣場內,並於1896年5月28日揭幕;到了1897年中央廣場因此易名為皇后像廣場,之後廣場逐漸成為銅像集中地。先在1902年,由遮打爵士捐立的干諾公爵(Duke of Connaught) 銅像設置在廣場內;之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經理昃臣(Sir Thomas Jackson) 的銅像亦於1906年獲安放於廣場之內。而廣場北部則放置了多尊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包括英皇愛德華七世(King Edward VII)及喬治五世(King George V)的銅像,1909年廣場放置了愛德華七世妻子雅麗珊皇后(Queen Alexandra)和喬治五世妻子瑪麗皇后(Queen Mary)的銅像。1923年廣場放置了港督梅含理的銅像,及「滙豐銀行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犧牲職員像」。曾幾何時,皇后像廣場內曾放置有9尊銅像之多。但到日治時期,皇后像廣場中的銅像被日軍運往日本,準備熔掉成為製造武器的原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香港政府透過駐日盟軍總部尋回愛德華七世伉儷、維多利亞女王及昃臣的銅像,但只有維多利亞女王及昃臣的銅像運回香港,昃臣銅像重置在皇后像廣場南部,而維多利亞女王銅像則重置於1957年落成的維多利亞公園內。原本眾多銅像的皇后像廣場,最後就只剩昃臣銅像一座了。

所以皇后像廣場命為皇后像廣場,與廣場內僅餘的昃臣銅像無關,戰前廣場確曾放有女王銅像,並因此命名。戰後香港政府與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合力重建廣場,並於1966年完成及交由當時的市政局管理,供市民休憩之用,廣場於1966年5月26日由港督戴麟趾爵士主持啟用典禮。重建後的皇后像廣場設有噴水池、涼亭及種有樹木,而廣場北部東側則保留1923年建成的和平紀念碑,紀念在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陣亡將士。所以若有機會到皇后像廣場,在廣場休憩乘涼之際,不妨緬懷當年眾多銅像之情景,發思古之幽情。

相片

相片

 南部廣場設有紀念碑,紀念1966年廣場啟用典禮。

 放置在南部廣場的昃臣銅像,有近百年歷史,是廣場僅存的銅像。

 

 

相片

相片

廣場設有噴水池,炎炎夏日坐在水池旁更覺清涼。 

 廣場種有的樹木,一看是鴨腳木(Schefflera heptaphylla),冬天開花。

 

 

相片

相片

 分隔廣場的遮打道,假日被劃為行人專用區,方便穿梭廣場兩部分。

北部廣場設有涼亭,旁種有白千層,環境清幽。

 

 

相片

相片

 北部廣場東側的和平紀念碑,上書「英魂不朽、浩氣長存」。

 紀念碑四邊設有圍欄圍繞,禁止遊人進入,不過站在外圍憑弔已足夠。


打波地看樹影相片
位於立法會大樓後面的是遮打花園,現時也是星期天的外傭地帶。不過遮打花園也有歷史,遮打花園原址前身是香港木球會,有「打波地」之稱。木球會於1851年興建,當年設有木球會會所及木球場。1975年木球會遷至黃泥涌峽,原址用作港鐵中環站的建築工地,興建地下鐵路系統。到1980年中環站啟用後,原址改建為公園,並以保羅遮打爵士命名。

遮打花園看似一個普通的公園,設有涼亭、洗手間、平台、水池及園林設施等。不過遮打花園最值得遊覽的地方則是樹木觀賞,不要小看花園面積不大,而且在商廈林立的石屎森林內,花園內有多棵罕見的樹木與古樹,其中首要推介的是銀葉樹。銀葉樹是香港八種真紅樹之一,是比較罕見的紅樹品種,銀葉樹主要集中在大埔船灣的荔枝窩村,由大埔烏蛟騰沿山路步行四小時可到,或由水路僱用船隻航程約一小時到達,所以要觀賞銀葉樹確甚艱難,不過原來在金融鬧市中卻隱藏著一棵,可說是稀罕珍品,同時見証中環的滄海桑田,因為紅樹是潮澗帶及濕地植物,銀葉樹所在位置足証遮打花園原是海岸地帶。

此外公園內軟葉刺葵、串錢柳、植物品種也很多,有大頭茶、旅人蕉、豬腸豆、泡桐、菠蘿蜜、樹頭菜、楓香、鐵冬青、白千層、銀樺、木棉、苦楝、水石榕、吊鐘王、竹柏、落羽杉等等,古樹有垂葉榕、銀杏、麵包樹等,喜歡花草樹木的朋友就一定要到花園一遊。 

相片

相片

遮打花園連接皇后大道中的出口,是無障礙的通道。

花園內設有水池,四周是植林,環境綠化的水準很高。

 

 

相片

相片

垂葉榕(Ficus benjamina),這是康文署古樹名木冊有記載的古樹。

    另一棵古樹麵包樹(Artocarpus altilis),特大的樹葉是其特徵。

 

 

相片

相片

古樹銀杏(Ginkgo biloba),早在2.7億年前已在地球出現,現存的品種叫作活化石。

    樹頭菜(Crateva unilocularis),因樹頂上幼嫩的樹葉可製成醃菜而得名。

 

 

相片

相片

旅人蕉(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葉鞘藏有大量水份,在沙漠旅行的人靠在蕉葉取水維生,因而得名。

     銀葉樹(Heritiera littoralis),因在岸上太久,葉背用以反射海面陽光的被銀白色鱗片早已消失。

 

 

相片

相片

菠蘿蜜(Artocarpus macrocarpus),別名大樹菠蘿、木鳳梨,樹上的果實多大呀!

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別名牙香樹,香港的命名也是源於此樹。


煙沒的愛丁堡廣場相片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愛丁堡廣場,不過愛丁堡廣場在哪兒相信許多人都不知道,因為早就沒了愛丁堡廣場啦!那又會在那兒?愛丁堡廣場原範圍包括愛丁堡廣場碼頭、皇后碼頭、香港大會堂高座及低座、三層停車場及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愛丁堡廣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中環填海工程的成果,亦曾是中環海旁地標之一。不過隨著中環進一步的填海計劃,愛丁堡廣場碼頭(即舊中環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早已拆卸,僅餘香港大會堂及停車場,愛丁堡廣場也就成為歷史了。

香港大會堂於1962年3月2日落成啟用,取代於1947年拆卸的舊大會堂。香港大會堂高座設有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除此之外,香港大會堂亦是香港戰後時期舉辦文化藝術活動的重要場所,當年如第一屆香港藝術節、第一屆亞洲藝術節、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等本地大型文化節目,均在大會堂舉行。此外,從前香港政府的官方儀式和慶典均會在大會堂舉行,殖民地時代的多位港督宣誓就職儀式都在大會堂舉行,而接待訪港英國皇室成員的歡迎活動,亦是在香港大會堂及對開的愛丁堡廣場進行。不過隨著時代轉變,在更多的大型展覽場館落成後,大會堂作為展覽及大型慶典活動的角色亦早已減退。

香港大會堂分高低座,低座設有音樂廳、劇院、展覽廳、食肆及演藝禮品店;高座設有婚姻登記處、公共圖書館、會議室、演奏廳及展覽館。而位於高座與低座之間設有一座名為「大會堂紀念花園」,紀念在1941至1945年間,在香港保衛戰中捐軀的軍民。花園的低窪花園內設有水池,連接一座十二邊形的紀念龕,紀念龕內存有一千多位陣亡者的名冊和鑄刻陣亡隊伍名字的木匾,牆上並鑲有「英靈不滅、浩氣長存」八個字。紀念龕平日是上鎖的,到每年的重陽節,紀念龕會打開,舉行悼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香港捐軀人士的紀念儀式。

相片

相片

 1959年啟用的干諾道中行人隧道,是香港首條行人隧道,連接愛丁堡廣場。

位於大會堂外牆的街道牌,見証愛丁堡廣場的歷史。 

 

 

相片

相片

 香港大會堂,是愛丁堡廣場僅存的建築物,曾有光輝的歷史。

 此銅門為紀念戰時陣亡的香港義勇軍成員及在二次大戰時中的死難者而立。

 

 

相片

相片

 大會堂紀念花園內的十二邊形的紀念龕,平日是上鎖的。

 進行中的中環填海工程,將會為中環的名勝創造出甚麼景象?


交通路線相片

 交通工具

 交通說明

 

復康巴士

中環遮打道皇后像廣場南部廣場停車位下車,直達廣場與立法會大樓。

相片
港鐵中環站A出口是無障礙出口,沿干諾道西行,轉畢打街再取道遮打道可達。
中環站街道圖:http://www.mtr.com.hk/ch/customer/services/system_map.html

 相片

港鐵車站為殘疾人士而設的設施:http://www.mtr.com.hk/ch/customer/services/free_search.php
巴士九巴路線:336、373、603、603S、934、935、968、969 
九巴路線搜尋: http://www.kmb.hk/tc/
九巴/新巴路線:101、104、109、111、113、115、182、301、302、305、307、601、619、641、680X、690、692、948
城巴路線:1、5、5B、5C、5S、10、11、12A、40M、511、780、780P、788、962B、962X、967、967X、A11、A12
新巴路線:18P、23A、26、43X、46X、720、M590
城巴/新巴路線:70、260 
新巴/城巴路線搜尋:http://www.nwstbus.com.hk/home/default.aspx?intLangID=2hidden link

無障礙設施相片

由遮打道前往立法會大樓,路面是平坦的。而立法會大樓四周外圍的行人通道也是平坦的,不過大樓地面的拱門形走廊,因是古典設計,故會高出行人路一級或兩級;但於大樓面向遮打花園之間,設有一段寬闊的露天泊車場,由泊車場連接大樓專用的無障礙通道進入大樓,此通道平日有鎖鍊上鎖,如欲進入大樓可事前聯絡大樓的工作人員安排。而大樓內的無障礙設施,根據大樓工作人員稱是足夠的,室內設有斜板進入會議室、有升降機及傷殘人士洗手間等。但因大樓內的空間與各個會議室空間大小不一,能容納多少部輪椅需事前安排,有需要可先向大樓工作人員查詢。

至於皇后像廣場及遮打花園,因為是公眾空間,基本設計是四通八達的。而進出廣場花園均有無障礙出入口,進入後通道是無障礙的。皇后像廣場南部廣場三邊是梯級圍繞,獨面向立法會大樓設有斜道進入廣場,是廣場的無障礙出入口;而北部廣場連接遮打道行人路是平坦的出入口。至於遮打花園,面向皇后大道中的出入口是無障礙的,在本會投訴跟進下,遮打花園面向舊立法會近德輔道的入口處設置一條斜道,方便輪椅使用者出入。園內行人路平坦寬闊,更設有傷殘人士洗手間,設備是很完善的。最後是愛丁堡廣場,廣場雖然現時只餘下大會堂及停車場,不過大會堂高座及低座均設有無障礙通道往來正門,高座進出大會堂紀念花園的紀念銅門也是無障礙的,同時高座內設有文娛設施及傷殘人士專用洗手間。所以在大會堂範圍消閒休憩,或培養藝術氣質都很舒適。

相片

相片

 位立法會大樓與遮打花園之間,是寬闊無障礙的泊車場,同時連接大樓的無障礙通道。

      立法會大樓面向遮打花園方向,設有無障礙通道進入大樓,旁設金色標誌,不過通道平日上鎖。 

 

 

相片

相片

皇后像廣場南部廣場面向立法會大樓的出入口,設有斜道連接。

 皇后像廣場北部廣場連接遮打道的出入口,是平坦無障礙的通道。

 

 

相片

相片

 遮打花園內的通道,種滿花草樹木,無障礙之餘,也很優美。

 花園內設有供傷殘人士使用的洗手間,非常方便。

 

 

相片

相片

 過了干諾道中行人隧道,鄰近愛丁堡廣場的天星渡輪碼頭多層停車場公廁設有傷殘人士洗手間。

 大會堂高座設有斜道連接干諾道中,往來正門及食肆。

 

 

相片

相片

 大會堂紀念花園內設有輪椅人士通道,方便在園內漫步。

 大會堂低座門前的無障礙通道,往來日漸消失的愛丁堡廣場部份。

 

 

相片

相片

 大會堂高座內設有升降機往來大樓各層場地。

 高座內設有洗手間,同時設有傷殘人士洗手間。

無障礙評分級別:相片相片相片 ( 1為最差 ~ 5為最好 )


總括評語相片

今期綜合介紹的景點範圍包括立法會大樓、遮打花園、皇后像廣場、香港大會堂、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愛丁堡廣場等多個地點,構成中環的一個奇特的景點群。中環是香港島最早進行建設的地區,也是香港現時的政府及經濟活動中心,帶領著香港的發展與演變;隨著發展的需要,中環已成為一個不斷重建再重建的地區,能保留下來的已是罕有。雖然留下的已不是昔日的面貌,不過在憑弔經歷的變遷與緬懷昔日面貌,如立法會大樓由最高法院變成立法會、皇后像廣場由眾多銅像變得只餘孤單的一座、遮打花園由海邊成了打波地,再成為花園、愛丁堡廣場則逐漸消失等等,從中都可以玩味香港的變遷,概嘆一番。不過在憑弔之餘,也應該抓緊時間多遊幾遍,因為不知在未來的歲月,這些景點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備註:文中所指的立法會大樓,是指舊立法會大樓。文中部分內容,於2020年8月更新。

本會無障礙調查網頁:
立法會大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7549
皇后像廣場: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7310
遮打花園: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7311
幹諾道中行人隧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8052 
香港大會堂(高座):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8026
香港大會堂(低座):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8039
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8046
天星渡輪碼頭多層停車場公廁: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8051 

撰文:盧景堯

香港的中環一直是本地金融及商業活動的中心區,新式現代化的商廈林立。不過在這個繁華的閙市中,現存有兩個大型優美公園供公眾休閒之用;除此之外,在中環仍存有一些名勝古蹟建築群,例如立法會大樓、遮打花園、皇后像廣場、香港大會堂、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愛丁堡廣場等。其實在中環尚有許多名勝古蹟如蘭桂芳、中區警署、域多利監獄等,事實上整個中環值得遊覽的景點很多,不過分散在不同位置,所以今期集中在中環的中心地帶、即皇后像廣場範圍,來個綜合介紹。


大葛樓相片
位於皇后像廣場旁,座落於中環地下鐵路系統之上者,就是立法會大樓了。立法會大樓前身為最高法院大樓。大樓當年興建是作為法庭之用,而且是擔任最高級的法庭,因為法庭的英文「Court」近似粵語的「葛」字發音,所以當時人們就俗稱最高法院為「大葛樓」。最高法院大樓在1900年動工,1903年奠基,至1912年落成。大樓在1912年1月15日由港督盧吉爵士揭幕,之後一直作為本地的最高法院;日治時期,大樓曾改為憲兵部本部;戰後70年代曾進行內部改建,1978年大樓受地鐵遮打道工程影響結構受損,暫時關閉。至1984年最高法院遷往金鐘法院道現址,而騰出的大樓於1983年至1985年期間進行改建,以供立法局會議及辦公用途。1997年香港回歸後,大樓易名為立法會大樓。

立法會大樓的建築,採用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同時揉合遠東地區的建築特色。大樓的設計者是當年擔任英聯邦採辦處的顧問建築師亞士東.偉柏(Aston Webb)及英格里斯.貝爾(E. Ingress Bell)兩人。大樓樓高三層,以花崗岩建成。大樓四邊設有一排排高17米的愛奧尼亞式圓柱,由地面支撐著大樓的二樓及三樓。地面層是一排排花崗岩建構的圓拱柱走廊,一樓築有露台,是典型的殖民地建築特色;屋頂是用中國雙層瓦片鋪砌而成,加上中國傳統柚木托架承托的屋簷,流露出建築物同時受中國建築藝術的影響。大樓屋頂上設有一座大型圓拱頂,屋頂正面豎立了一尊高2.7米的泰美斯女神(Themis)雕像,在希臘神話中,泰美斯是代表正義和法律的女神。整座大樓流露著古羅馬及希臘的宏偉建築風格。1984年大樓外部被列為古蹟,受到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蹟條例》保護。

相片

相片

 立法會大樓外觀,建築宏偉,以花崗岩建成圓柱及拱門。

1903年進行奠基儀式的基石,嵌於面向皇后像廣場的一支圓柱上。 

 

 

相片

相片

 走在古典的岩石拱柱走廊,仿如時光倒流。

古典的木門,平添優雅格調。 


失落皇后的廣場相片
在立法會大樓對面是許多人都到過的皇后像廣場。皇后像廣場分南、北兩個廣場,南部廣場因鄰近港鐵中環站的出口,所以每天都人流如鯽。到了星期天皇后像廣場更會搖身一變成為外藉傭工聚首及聯誼的熱點,加上90年代分隔南北兩廣場的遮打道在假日被劃為行人專用區,整個皇后像廣場範圍仿佛成了外傭地帶。不過大家可知這個熱鬧的廣場,其實是中環歷史最悠久的廣場,也是早年維多利亞城的地標。皇后像廣場原名中央廣場,是由在1880年代填海工程所得的土地、開闢部份而成。至於為何稱作皇后像廣場,卻無皇后,那就要看看當年的歷史了。

早於19世紀末年,香港政府為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周年,所以鑄造了一座重達3噸的維多利亞女王銅像,放置在中央廣場內,並於1896年5月28日揭幕;到了1897年中央廣場因此易名為皇后像廣場,之後廣場逐漸成為銅像集中地。先在1902年,由遮打爵士捐立的干諾公爵(Duke of Connaught) 銅像設置在廣場內;之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經理昃臣(Sir Thomas Jackson) 的銅像亦於1906年獲安放於廣場之內。而廣場北部則放置了多尊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包括英皇愛德華七世(King Edward VII)及喬治五世(King George V)的銅像,1909年廣場放置了愛德華七世妻子雅麗珊皇后(Queen Alexandra)和喬治五世妻子瑪麗皇后(Queen Mary)的銅像。1923年廣場放置了港督梅含理的銅像,及「滙豐銀行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犧牲職員像」。曾幾何時,皇后像廣場內曾放置有9尊銅像之多。但到日治時期,皇后像廣場中的銅像被日軍運往日本,準備熔掉成為製造武器的原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香港政府透過駐日盟軍總部尋回愛德華七世伉儷、維多利亞女王及昃臣的銅像,但只有維多利亞女王及昃臣的銅像運回香港,昃臣銅像重置在皇后像廣場南部,而維多利亞女王銅像則重置於1957年落成的維多利亞公園內。原本眾多銅像的皇后像廣場,最後就只剩昃臣銅像一座了。

所以皇后像廣場命為皇后像廣場,與廣場內僅餘的昃臣銅像無關,戰前廣場確曾放有女王銅像,並因此命名。戰後香港政府與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合力重建廣場,並於1966年完成及交由當時的市政局管理,供市民休憩之用,廣場於1966年5月26日由港督戴麟趾爵士主持啟用典禮。重建後的皇后像廣場設有噴水池、涼亭及種有樹木,而廣場北部東側則保留1923年建成的和平紀念碑,紀念在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陣亡將士。所以若有機會到皇后像廣場,在廣場休憩乘涼之際,不妨緬懷當年眾多銅像之情景,發思古之幽情。

相片

相片

 南部廣場設有紀念碑,紀念1966年廣場啟用典禮。

 放置在南部廣場的昃臣銅像,有近百年歷史,是廣場僅存的銅像。

 

 

相片

相片

廣場設有噴水池,炎炎夏日坐在水池旁更覺清涼。 

 廣場種有的樹木,一看是鴨腳木(Schefflera heptaphylla),冬天開花。

 

 

相片

相片

 分隔廣場的遮打道,假日被劃為行人專用區,方便穿梭廣場兩部分。

北部廣場設有涼亭,旁種有白千層,環境清幽。

 

 

相片

相片

 北部廣場東側的和平紀念碑,上書「英魂不朽、浩氣長存」。

 紀念碑四邊設有圍欄圍繞,禁止遊人進入,不過站在外圍憑弔已足夠。


打波地看樹影相片
位於立法會大樓後面的是遮打花園,現時也是星期天的外傭地帶。不過遮打花園也有歷史,遮打花園原址前身是香港木球會,有「打波地」之稱。木球會於1851年興建,當年設有木球會會所及木球場。1975年木球會遷至黃泥涌峽,原址用作港鐵中環站的建築工地,興建地下鐵路系統。到1980年中環站啟用後,原址改建為公園,並以保羅遮打爵士命名。

遮打花園看似一個普通的公園,設有涼亭、洗手間、平台、水池及園林設施等。不過遮打花園最值得遊覽的地方則是樹木觀賞,不要小看花園面積不大,而且在商廈林立的石屎森林內,花園內有多棵罕見的樹木與古樹,其中首要推介的是銀葉樹。銀葉樹是香港八種真紅樹之一,是比較罕見的紅樹品種,銀葉樹主要集中在大埔船灣的荔枝窩村,由大埔烏蛟騰沿山路步行四小時可到,或由水路僱用船隻航程約一小時到達,所以要觀賞銀葉樹確甚艱難,不過原來在金融鬧市中卻隱藏著一棵,可說是稀罕珍品,同時見証中環的滄海桑田,因為紅樹是潮澗帶及濕地植物,銀葉樹所在位置足証遮打花園原是海岸地帶。

此外公園內軟葉刺葵、串錢柳、植物品種也很多,有大頭茶、旅人蕉、豬腸豆、泡桐、菠蘿蜜、樹頭菜、楓香、鐵冬青、白千層、銀樺、木棉、苦楝、水石榕、吊鐘王、竹柏、落羽杉等等,古樹有垂葉榕、銀杏、麵包樹等,喜歡花草樹木的朋友就一定要到花園一遊。 

相片

相片

遮打花園連接皇后大道中的出口,是無障礙的通道。

花園內設有水池,四周是植林,環境綠化的水準很高。

 

 

相片

相片

垂葉榕(Ficus benjamina),這是康文署古樹名木冊有記載的古樹。

    另一棵古樹麵包樹(Artocarpus altilis),特大的樹葉是其特徵。

 

 

相片

相片

古樹銀杏(Ginkgo biloba),早在2.7億年前已在地球出現,現存的品種叫作活化石。

    樹頭菜(Crateva unilocularis),因樹頂上幼嫩的樹葉可製成醃菜而得名。

 

 

相片

相片

旅人蕉(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葉鞘藏有大量水份,在沙漠旅行的人靠在蕉葉取水維生,因而得名。

     銀葉樹(Heritiera littoralis),因在岸上太久,葉背用以反射海面陽光的被銀白色鱗片早已消失。

 

 

相片

相片

菠蘿蜜(Artocarpus macrocarpus),別名大樹菠蘿、木鳳梨,樹上的果實多大呀!

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別名牙香樹,香港的命名也是源於此樹。


煙沒的愛丁堡廣場相片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愛丁堡廣場,不過愛丁堡廣場在哪兒相信許多人都不知道,因為早就沒了愛丁堡廣場啦!那又會在那兒?愛丁堡廣場原範圍包括愛丁堡廣場碼頭、皇后碼頭、香港大會堂高座及低座、三層停車場及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愛丁堡廣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中環填海工程的成果,亦曾是中環海旁地標之一。不過隨著中環進一步的填海計劃,愛丁堡廣場碼頭(即舊中環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早已拆卸,僅餘香港大會堂及停車場,愛丁堡廣場也就成為歷史了。

香港大會堂於1962年3月2日落成啟用,取代於1947年拆卸的舊大會堂。香港大會堂高座設有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除此之外,香港大會堂亦是香港戰後時期舉辦文化藝術活動的重要場所,當年如第一屆香港藝術節、第一屆亞洲藝術節、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等本地大型文化節目,均在大會堂舉行。此外,從前香港政府的官方儀式和慶典均會在大會堂舉行,殖民地時代的多位港督宣誓就職儀式都在大會堂舉行,而接待訪港英國皇室成員的歡迎活動,亦是在香港大會堂及對開的愛丁堡廣場進行。不過隨著時代轉變,在更多的大型展覽場館落成後,大會堂作為展覽及大型慶典活動的角色亦早已減退。

香港大會堂分高低座,低座設有音樂廳、劇院、展覽廳、食肆及演藝禮品店;高座設有婚姻登記處、公共圖書館、會議室、演奏廳及展覽館。而位於高座與低座之間設有一座名為「大會堂紀念花園」,紀念在1941至1945年間,在香港保衛戰中捐軀的軍民。花園的低窪花園內設有水池,連接一座十二邊形的紀念龕,紀念龕內存有一千多位陣亡者的名冊和鑄刻陣亡隊伍名字的木匾,牆上並鑲有「英靈不滅、浩氣長存」八個字。紀念龕平日是上鎖的,到每年的重陽節,紀念龕會打開,舉行悼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香港捐軀人士的紀念儀式。

相片

相片

 1959年啟用的干諾道中行人隧道,是香港首條行人隧道,連接愛丁堡廣場。

位於大會堂外牆的街道牌,見証愛丁堡廣場的歷史。 

 

 

相片

相片

 香港大會堂,是愛丁堡廣場僅存的建築物,曾有光輝的歷史。

 此銅門為紀念戰時陣亡的香港義勇軍成員及在二次大戰時中的死難者而立。

 

 

相片

相片

 大會堂紀念花園內的十二邊形的紀念龕,平日是上鎖的。

 進行中的中環填海工程,將會為中環的名勝創造出甚麼景象?


交通路線相片

 交通工具

 交通說明

 

復康巴士

中環遮打道皇后像廣場南部廣場停車位下車,直達廣場與立法會大樓。

相片
港鐵中環站A出口是無障礙出口,沿干諾道西行,轉畢打街再取道遮打道可達。
中環站街道圖:http://www.mtr.com.hk/ch/customer/services/system_map.html

 相片

港鐵車站為殘疾人士而設的設施:http://www.mtr.com.hk/ch/customer/services/free_search.php
巴士九巴路線:336、373、603、603S、934、935、968、969 
九巴路線搜尋: http://www.kmb.hk/tc/
九巴/新巴路線:101、104、109、111、113、115、182、301、302、305、307、601、619、641、680X、690、692、948
城巴路線:1、5、5B、5C、5S、10、11、12A、40M、511、780、780P、788、962B、962X、967、967X、A11、A12
新巴路線:18P、23A、26、43X、46X、720、M590
城巴/新巴路線:70、260 
新巴/城巴路線搜尋:http://www.nwstbus.com.hk/home/default.aspx?intLangID=2hidden link

無障礙設施相片

由遮打道前往立法會大樓,路面是平坦的。而立法會大樓四周外圍的行人通道也是平坦的,不過大樓地面的拱門形走廊,因是古典設計,故會高出行人路一級或兩級;但於大樓面向遮打花園之間,設有一段寬闊的露天泊車場,由泊車場連接大樓專用的無障礙通道進入大樓,此通道平日有鎖鍊上鎖,如欲進入大樓可事前聯絡大樓的工作人員安排。而大樓內的無障礙設施,根據大樓工作人員稱是足夠的,室內設有斜板進入會議室、有升降機及傷殘人士洗手間等。但因大樓內的空間與各個會議室空間大小不一,能容納多少部輪椅需事前安排,有需要可先向大樓工作人員查詢。

至於皇后像廣場及遮打花園,因為是公眾空間,基本設計是四通八達的。而進出廣場花園均有無障礙出入口,進入後通道是無障礙的。皇后像廣場南部廣場三邊是梯級圍繞,獨面向立法會大樓設有斜道進入廣場,是廣場的無障礙出入口;而北部廣場連接遮打道行人路是平坦的出入口。至於遮打花園,面向皇后大道中的出入口是無障礙的,在本會投訴跟進下,遮打花園面向舊立法會近德輔道的入口處設置一條斜道,方便輪椅使用者出入。園內行人路平坦寬闊,更設有傷殘人士洗手間,設備是很完善的。最後是愛丁堡廣場,廣場雖然現時只餘下大會堂及停車場,不過大會堂高座及低座均設有無障礙通道往來正門,高座進出大會堂紀念花園的紀念銅門也是無障礙的,同時高座內設有文娛設施及傷殘人士專用洗手間。所以在大會堂範圍消閒休憩,或培養藝術氣質都很舒適。

相片

相片

 位立法會大樓與遮打花園之間,是寬闊無障礙的泊車場,同時連接大樓的無障礙通道。

      立法會大樓面向遮打花園方向,設有無障礙通道進入大樓,旁設金色標誌,不過通道平日上鎖。 

 

 

相片

相片

皇后像廣場南部廣場面向立法會大樓的出入口,設有斜道連接。

 皇后像廣場北部廣場連接遮打道的出入口,是平坦無障礙的通道。

 

 

相片

相片

 遮打花園內的通道,種滿花草樹木,無障礙之餘,也很優美。

 花園內設有供傷殘人士使用的洗手間,非常方便。

 

 

相片

相片

 過了干諾道中行人隧道,鄰近愛丁堡廣場的天星渡輪碼頭多層停車場公廁設有傷殘人士洗手間。

 大會堂高座設有斜道連接干諾道中,往來正門及食肆。

 

 

相片

相片

 大會堂紀念花園內設有輪椅人士通道,方便在園內漫步。

 大會堂低座門前的無障礙通道,往來日漸消失的愛丁堡廣場部份。

 

 

相片

相片

 大會堂高座內設有升降機往來大樓各層場地。

 高座內設有洗手間,同時設有傷殘人士洗手間。

無障礙評分級別:相片相片相片 ( 1為最差 ~ 5為最好 )


總括評語相片

今期綜合介紹的景點範圍包括立法會大樓、遮打花園、皇后像廣場、香港大會堂、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愛丁堡廣場等多個地點,構成中環的一個奇特的景點群。中環是香港島最早進行建設的地區,也是香港現時的政府及經濟活動中心,帶領著香港的發展與演變;隨著發展的需要,中環已成為一個不斷重建再重建的地區,能保留下來的已是罕有。雖然留下的已不是昔日的面貌,不過在憑弔經歷的變遷與緬懷昔日面貌,如立法會大樓由最高法院變成立法會、皇后像廣場由眾多銅像變得只餘孤單的一座、遮打花園由海邊成了打波地,再成為花園、愛丁堡廣場則逐漸消失等等,從中都可以玩味香港的變遷,概嘆一番。不過在憑弔之餘,也應該抓緊時間多遊幾遍,因為不知在未來的歲月,這些景點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備註:文中所指的立法會大樓,是指舊立法會大樓。文中部分內容,於2020年8月更新。

本會無障礙調查網頁:
立法會大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7549
皇后像廣場: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7310
遮打花園: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7311
幹諾道中行人隧道: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8052 
香港大會堂(高座):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8026
香港大會堂(低座):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8039
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8046
天星渡輪碼頭多層停車場公廁:http://www.pof.org.hk/accessibility-search-detail.php?id=8051 

撰文:盧景堯

金融鬧市尋名勝